保修 - Honda CB400 分解/保養煞車卡鉗、前叉 | 煞車卡鉗 | 前叉 | 改裝阻尼總成 | 冷卻液 | 例行保養

客戶告知他的 Honda CB400 不好移車, 且騎乘後碟盤很燙, 雖然有自行稍微處理過, 但狀況依舊沒有任何改善, 所以約了時間前來留車檢修煞車卡鉗...

準備分解/保養煞車卡鉗的 Honda CB400
準備分解/保養煞車卡鉗的 Honda CB400

延伸閱讀: Honda CB400SF 大保養檢驗項目


概略車況

左右裝反的輪框襯套
左右裝反的輪框襯套

前叉滲油 #1
前叉滲油 #1

在等待上線作業的期間, 停車位置有幾灘油漬, 仔細查檢後確定是前叉滲油... 告知客戶該問題後, 客戶決定換掉油土封

前叉滲油 #2
前叉滲油 #2

前叉滲油 #3
前叉滲油 #3

未妥善安裝的水冷排側蓋
未妥善安裝的水冷排側蓋


煞車卡鉗

客戶告知前後共 3 顆卡鉗皆要分解、保養, 相關耗材(O-Rings)若有必要再另外訂購...

前煞車卡鉗

與碟盤 kiss 的卡鉗... -_-
與碟盤 kiss 的卡鉗... -_-

裝了 2 片墊片的斑鳩螺絲 #1
裝了 2 片墊片的斑鳩螺絲 #1

裝了 2 片墊片的斑鳩螺絲 #2
裝了 2 片墊片的斑鳩螺絲 #2

改裝的油杯有漏油的問題
改裝的油杯有漏油的問題

與煞車碟盤摩擦到、受損的部位
與煞車碟盤摩擦到、受損的部位

碰傷的卡鉗活塞
碰傷的卡鉗活塞

分解

活塞的土封狀況不佳
活塞的土封狀況不佳

特寫活塞土封
特寫活塞土封

油壓缸內的狀況 - 乾淨、不髒
油壓缸內的狀況 - 尚稱乾淨、不髒

待清潔的所有零配件
待清潔的所有零配件

清潔、組裝

清潔後、待組裝的各卡鉗分件
清潔後、待組裝的各卡鉗分件

活塞土封
活塞土封

特寫土封 - 靠油壓缸側皆有毛邊產生
特寫土封 - 靠油壓缸側皆有毛邊產生

部份活塞有損傷的情況 #1
部份活塞有損傷的情況 #1

部份活塞有損傷的情況 #2
部份活塞有損傷的情況 #2

清潔、拋修活塞
清潔、拋修活塞 - 作業前(左) VS 作業後(右)

損傷嚴重的部位
損傷嚴重的部位即使經過拋修也無法恢復原先的平整

完成單側保養作業
完成單側保養作業

塗層油脂在來令片固定梢上
塗層薄油脂在來令片固定梢上

以制定扭力值鎖緊各固定螺絲
以制定扭力值鎖緊各固定螺絲

前煞車卡鉗保養完畢
前煞車卡鉗保養完畢


前叉

未鎖緊的前叉 "手銬" 固定螺絲
未鎖緊的前叉 "手銬" 固定螺絲

拆下前叉的過程中除了發現有螺絲未鎖緊, 或鎖太緊的情況外, 轉動龍頭時也注意到轉向培林(龍頭珠碗)有輕微定位的問題...

分解右側前叉

刺鼻的前叉液壓油
倒出不到 400 c.c.、刺鼻的前叉液壓油

鏽蝕的油封固定線扣
鏽蝕的油封固定線扣

油泥...
油泥...

待清潔的前叉分件
待清潔的前叉分件

這台 Honda CB400 的前叉改裝了國內知名廠牌 Gears Racing / 集亞工業 (簡稱 Gears)的阻尼棒總成, 因 Gears 官網上沒有任何說明文件可供下載, 故發信至該公司的信箱, 請其協助提供這組阻尼棒的相關說明文件; 因為發信時已經是週六下午 3 點半多, 原以為可能要一段時日才會得到回覆, 結果不到 15 分鐘就收到該公司的回信, 效率高到令人咋舌 @_@

拆下的阻尼棒上標示的型號為 FFC-250-T, 雖然官網上註明這是給 2017 後(含) 的 CB400 用, 但似乎裝在 2004 年出廠的 CB400 上也 OK?

Gears Racing front fork cartridge - FFC-250-T
Gears Racing front fork cartridge - FFC-250-T

該公司提供的說明文件連結

工商廣告: 根據與多位有改裝 Gears 前叉阻尼棒、後避震器的客戶聊天後的結論, 該公司的產品效能表現並不輸國外知名大廠, 且入手價格也親民許多, 建議有想改裝避震系統的朋友可以多加參考 ;-)

清潔

建議下次保養前叉時須更換的滑套
建議下次保養前叉時須更換的滑套

鏽蝕/氧化的油封固定線扣
鏽蝕/氧化的油封固定線扣

前叉作動行程中的蛀孔 #1
前叉作動行程中的蛀孔 #1

前叉作動行程內的電鍍層已有多處有嚴重鏽蝕後留下的蛀孔, 這些蛀孔即使經過拋修也無法恢復平整, 如果油封接觸到這些有蛀孔的部位時, 有可能會因此損傷油封, 並因而導致滲油的問題再次發生!

延伸閱讀: 簡易的前叉金屬部位防鏽

前叉作動行程中的蛀孔 #2
前叉作動行程中的蛀孔 #2

特寫電鍍層上的蛀孔
特寫電鍍層上的蛀孔

清潔前叉相關零組件
清潔前叉相關零組件

清潔完、待組裝的前叉分件
清潔完、待組裝的前叉分件

組裝

鎖緊阻尼棒固定螺絲
換掉銅墊片後, 鎖緊阻尼棒固定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倒入改裝阻尼棒指定容量的液壓油
倒入改裝阻尼棒指定容量的液壓油

以指定扭力值鎖緊前叉上蓋螺帽
以指定扭力值鎖緊前叉上蓋螺帽(調整頭)

左側前叉

外管底部同樣積了一灘油泥
外管底部同樣積了一灘油泥

令人印象深刻的作業痕跡
令人印象深刻的作業痕跡

上面照片中的部位其實可以拿 17 號開口板手來用, 且不會留下這麼多明顯的作業痕跡 -_-

異常

左側前叉在清潔、保養、更換耗材後試壓時發現異常 - 無論壓縮阻尼如何調整, 最大與最小的阻尼效果完全一樣

比較試壓右側前叉與左側前叉的感覺, 安裝回彈阻尼棒的右側前叉, 反而比安裝壓縮阻尼棒的左側前叉還有 "壓縮時" 的阻尼效果... 高度懷疑壓縮阻尼棒已故障!

寄回生產公司 - Gears Racing
寄回生產公司 - Gears Racing

整新的阻尼總成

收到整新後的阻尼總成
收到整新後的阻尼總成

!注意! 非業配文, 純粹推廣、支持國內廠商

Gears 的客服、售後做得非常好! - 該公司業務在收到壓縮阻尼總成後, 來訊告知可免費檢測回彈阻尼, 在徵詢客戶同意即著手分解已保養完的前叉, 並將回彈阻尼總成寄給 Gears

整新後的阻尼總成
整新後的阻尼總成

收到自 Gears 整新後的阻尼總成即著手安排作業排程...

阻尼管 & 相關耗材全數換新!
阻尼管 & 相關耗材全數換新! @_@

陸續裝回壓縮及回彈阻尼
陸續裝回壓縮及回彈阻尼

壓縮阻尼總成經過整新後, 原先在排空氣階段會發生阻尼管被 "吸" 回的情況已不再發生, 只是壓縮阻尼的效果較不如回彈阻尼明顯, 與 Gears 業務及工程師聯繫後, 得到的回覆是 "阻尼套件內的耗材、阻尼管已全數換新, 可能因為目前的彈簧磅數較低的關係, 才造成壓縮阻尼效果不甚明顯..."

依規範鎖緊各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依規範鎖緊各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裝反的輪胎

阻尼總成送修
因為阻尼總成送修, 裝回輪胎以便移車...

左右兩側的間隙不同?!
嗯? 左右兩側的碟盤間隙不同?! @_@

輪胎裝反
輪胎裝反因而造成輪框裝反... -_-

在 100% 確定輪框襯套沒有裝錯邊後, 經過一番檢視、比對, 確定輪胎(輪框)裝反!

正確的間隙才能裝回卡鉗
有正確的碟盤間隙才能順利裝上卡鉗

將輪框翻轉後就不再有碟盤間隙大小不一的問題發生...



煞車液壓油

換上新的鋁墊片
換上新的鋁墊片

將斑鳩螺絲鎖緊至車廠指定扭力值
將斑鳩螺絲鎖緊至車廠指定扭力值

前煞車迴路

清潔油杯
清潔油杯並裝上管束

排完空氣後裝回清潔完畢的油杯蓋分件
排完空氣後裝回清潔完畢的油杯蓋分件

鎖緊各放氣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鎖緊各放氣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滲漏

右側的放氣螺絲有輕微滲漏的問題
右側的放氣螺絲有輕微滲漏的問題

右側的放氣螺絲有輕微滲漏的問題 - 車輛在靜置數日後, 右卡鉗底下會有數滴油漬的痕跡; 經過數次檢視, 確定是放氣螺絲無法密合, 最後僅能將該螺絲換新

後煞車迴路

抽掉舊液壓油
抽掉舊液壓油 & 清潔油杯

循環更換數次液壓油後, 鎖緊放氣螺絲
循環更換數次液壓油後, 鎖緊放氣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裝回清潔後的油杯蓋分件
裝回清潔後的油杯蓋各分件


引擎冷卻液

準備更換引擎冷卻液
準備更換引擎冷卻液

漏除、清潔

漏掉舊冷卻液
漏掉舊冷卻液

洗出殘液 #1
洗出殘液 #1

洗出殘液 #2
洗出殘液 #2

更換耗材 & 鎖緊各洩水螺絲
更換耗材 & 鎖緊各洩水螺絲

清潔副水箱
清潔已無半滴冷卻液的副水箱

副水箱內完全沒有冷卻液殘留, 直接省掉漏掉舊液的這道程序... -_-

清潔水箱蓋、注水口
清潔水箱蓋、注水口

排空氣 & 加滿冷卻液
排空氣 & 加滿冷卻液

副水箱的冷卻液也加至最滿
副水箱的冷卻液也加至最滿

妥善裝回水箱飾蓋
妥善裝回水箱飾蓋


機油、濾芯

SOP - 乾淨的油盆
SOP - 乾淨的油盆

清潔 - 洩油螺絲
清潔 - 洩油螺絲 & 更換墊片

清潔 - 濾芯接合面
清潔 - 濾芯接合面

清潔 - 注油口外蓋 & 注油口
清潔 - 注油口外蓋 & 注油口

清潔 - 洩油口 & 鎖緊洩油螺絲
清潔 - 洩油口 & 鎖緊洩油螺絲


試車

保修後準備試車的 Honda CB400
保修後準備試車的 Honda CB400

所有保修項目在試車期間皆正常運作 :-)

整新後的阻尼套件在低速騎乘(低於 60 KPH)時有明顯的彈跳感, 但是提昇車輛的速度後, 龍頭反而變得較為平順; 試車期間刻意挑較多窟窿、路況較差的路段行駛, 以便測試換新的前叉油封是否異常, 經過近 10 KM 的測試後檢視前叉 - 乾淨、無油

車上加裝的水溫表上的溫度在 85 ~ 89 °C 左右漂移(環溫約 28 °C), 當車輛靜止時溫度才慢慢的爬升至 100 °C 左右, 此時風扇也跟著開始運轉

輪框轉正、裝好後, 碟盤與卡鉗不再異常摩擦, 試車結束後碟盤的溫度是手可以持續觸摸的

後記

交車時客戶詢問 - 他的前叉油封已經破損 2 次了, 會是因為加裝的防甩頭造成油封破損嗎?

因為這台車的前叉內管的電鍍層有嚴重鏽蝕、蛀孔的問題, 且即使在作動行程內也有不少大大小小、深淺不一的孔洞, 油封的封唇不斷被這些孔洞摩擦/切削, 破損的可能性當然不低囉!

如果此次換完油封後騎沒多少里程就又再滲油... 就只有將內管換新一途了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

若各位朋友有任何保養/維修的需求, 歡迎來電/信詢問. Thanks!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