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帶來一堆備料準備在下賽道前先做些保養、維修項目
|
準備保養前叉等作業的 Aprilia RSV4 Factory APRC |
概略車況
|
未妥善固定的車殼 |
|
燒熔、變形 & 以束帶固定的車殼 |
|
Eh... BMW?! |
|
不同規格的油冷排護罩固定螺絲螺絲 |
|
不同規格的車殼固定螺絲... |
|
輕微滲油 |
|
滲油的油冷排油管 |
|
生鏽的電池樁頭螺絲 |
啟動馬達
|
客供的啟動馬達(銀色) |
|
清潔接合面 |
問題 - 太長了!
|
新啟動馬達太長、干涉到 engine case |
|
特寫干涉部位 |
拆裝數次、試了許多方式, 就是無法避開干涉的部位... -_-
|
換上舊馬達... 輕鬆裝上! |
|
新馬達長近 123 mm |
|
舊馬達長約 116 mm |
就因為相差了這 7 mm, 造成新馬達無法裝上!
客戶轉達馬達代理商的說法 - 舊款 RSV4 可以安裝這顆啟動馬達, 但要拆比較多的零件... 該不會是要拆離合器外蓋下來、拆啟動馬達惰輪, 最後才能安裝馬達??! @_@
|
更換變形、會滲油的 O-Ring |
|
清潔馬達再裝回 |
|
依指定扭力值鎖緊啟動馬達固定螺絲 |
|
更換馬達電源端子固定螺帽 |
Q: 為什麼要換掉固定螺帽? 是螺帽的螺牙有問題??
A: 原螺帽並無問題, 只是換成較厚、較多螺牙的螺帽. 更多的螺牙意味著更多的接觸面積, 這樣可以降低整體的阻抗 :-)
油管
|
換上客供的油管 |
|
沿用舊束環 |
再次更換
換完油管後總覺得不是很踏實...
拿拆下的舊油管與客供的新油管比較 - 客供的新油管除了表面未有像舊油管那樣包覆紗網狀的外皮, 其夾層的 "編織層" 也明顯少於舊油管, 再加上舊束環束緊後似乎快把油管外皮夾壞... 種種因素決定重工 - 重新裁切新的油管並配合傳統式樣束環固定油管
|
新油管的編織層並不是很綿密 |
|
再次換上新油管 & 配合傳統式樣束環 |
煞車卡鉗
|
抽掉煞車液壓油, 準備保養煞車卡鉗... |
|
油土封的概略狀況 - 土封有明顯的磨損痕跡, 油封倒是 OK |
|
分解、準備清潔的卡鉗分件 |
|
清潔結晶物 |
|
清潔/拋修表面髒污 - 堪用、有垂直磨痕的卡鉗活塞 |
|
準備安裝客供的油土封 |
|
右側煞車卡鉗保養完畢 |
|
清潔完、待組裝的左側煞車卡鉗 |
煞車液壓油
|
清潔油杯 |
|
全合成煞車液壓油 |
|
排完管路內的空氣後, 裝回清潔後的油杯蓋分件 |
|
鎖緊放氣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
前叉
|
準備保養的前叉 |
分解
|
漏下不到 450 ml 的前叉油 |
|
清潔、保養時容易被忽略的部位 |
|
表面已有輕微鏽蝕的鏽斑產生 |
|
彈簧內側也有鏽斑 |
|
特寫彈簧上的鏽斑 |
|
大部分解 |
清潔
|
清潔 #1 - 無法擦拭掉的鏽斑, 只能用拋修的方式處理 |
|
清潔 #2 - 拋掉鏽斑後留下的小凹孔 |
|
清潔 #3 - 髒污的液壓油 |
|
清潔 #4 - 壓縮阻尼調整機構 |
|
清潔 #5 |
|
清潔 #6 |
|
清潔各前叉分件 |
組裝 #1
|
知名品牌的油、土封套件 |
插曲 - 首次收到的油土封套件並不適用於 Ohlins 前叉, 所以僅能再額外下單訂料、待料半個多月... -_-
|
依原廠的規範調整油面高度 |
右側前叉
|
待清潔的壓縮阻尼調整機構 |
|
大部分解前叉, 準備清潔... |
右側的前叉漏下的液壓油量僅約 400 ml, 較左側少了將近 50 ml...
|
內管表面的鍍層已有明顯磨損痕跡 (左右兩側皆是同樣的狀況) |
|
內側較難看到 & 擦拭到的部位 - 氧化、鏽蝕... |
|
清潔各分件 |
左右 2 支前叉彈簧的自由長度皆大於最低可用長度的底限
組裝 #2
|
後視鏡 & 頭部車殼總成欠缺固定零件 |
|
扭力時間 - 前叉上蓋螺絲 |
|
調整至保養前的高度 |
|
扭力時間 - 下三角台前叉固定螺絲 & 各固定螺絲/帽 |
問題
|
如果依據原先的記號鎖緊, 那麼該螺絲離鎖緊至規範扭力值還有一大段距離! -_- |
以規範扭力值鎖緊各固定螺絲/帽後做記號, 可節省下次作業時還需要再查扭力值的時間, 也可藉此檢視螺絲/帽是否鬆動, 但是... 做記號前務必確定當下的螺絲/帽確實已鎖緊至各指定的扭力值, 不然就會發生上述的情況 - 太鬆了!
|
同樣的問題 - 太鬆了! |
補缺件
|
補上缺遺的緩衝橡膠環 (尺寸相近、合用零件) |
|
補上缺遺的螺絲、墊片、螺帽 |
|
輪框培林的油封狀況 OK, 培林轉動順暢 |
|
清潔輪軸並塗上防鏽油脂 |
|
鎖緊輪軸固定螺帽及各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
破損的線路外皮
|
輪速感知器的線路外皮快被磨穿 |
|
特寫損傷的部位 |
|
加強固定輪速感知器的線路, 避免再被碟盤磨到 |
組裝
|
被行車記錄器鏡頭的線路磨到掉漆的整流器 (線也可能會磨到破皮) |
|
加條束帶即可解決該問題 ;-) |
|
鑽孔 - 解決底部車殼無法妥善固定的問題 |
|
以束帶的方式固定左右兩片車殼 |
|
換掉破損的塑膠扣 |
|
製作合適的接頭 |
|
重設保養提醒的扳手圖示 |
試車
|
Aprilia RSV4 Factory APRC 保修後準備試車 |
所有保修項目在試車期間皆運作正常 :-)
啟動馬達
原地熱車至冷卻風扇轉了又停止 2 次後, 熄火嘗試再發動引擎; 首次即使按壓啟動按鈕超過 2 秒, 引擎就是無法順利發動. 但緊接著再按第 2 次啟動按鈕, 啟動馬達運轉約 1 秒多鐘後即可發動引擎...
上述情況較留車時稍有改善 - 剛留車那時候外出試車時, 只要引擎到了工作溫度, 熄火後一定得休息個近十分鐘, 不然即使啟動馬達拼命轉, 引擎就是無法發動
前叉
前叉經過大部分解、清潔保養後, 路試時表現中規中矩; 有一段路程為了驗證換上的油管可以耐壓, 轉速曾拉至 8,000 RPM 左右, 過程中前叉作動正常、平穩
油管
試車後檢視油管的各連接部位 - 沒有滲油的情況 :-)
異音
|
發出異音的部位 |
客戶留車時告知, 拉住前煞車拉桿按壓龍頭時車身(頭)部位會有異音傳出. 當下以為是浮動碟盤或者車殼未鎖緊的異音, 試車完仔細測試/檢視聲音的來源 - 是從右側車架與引擎接合的部位傳出!
右側的引擎固定螺絲確定有鎖緊至指定扭力值, 但是搖晃車身時, 後缸部位就是會有異音... 或許是之前調整引擎時所遺留的問題?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