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有台 Yamaha V-Star 1100(XVS1100) 要做 20,000 英哩保養; 經與客戶討論他的需求後, 確定依據原廠手冊的檢修項目施作:
- 汽門間隙檢測、調整
- 化油器細部分解、清洗、更換耗材
- 雙缸平衡
- 更換耗材
延伸閱讀:
Yamaha V-Star 1100(XVS1100) 12,000 mile(19,000 KM) 的檢修項目
|
依據原廠手冊 20,000 英哩的項目檢修、保養 |
整體車況檢查
|
檢查前後碟盤磨耗後的厚度 |
|
經初步檢測, 電池的壽命僅剩下 57% |
|
Hmm... 缸頭墊片有打膠?? 這顆引擎似乎曾經拆過缸頭... |
|
排氣管前段的螺絲裡面有斷掉的內六角板手 -_- |
|
排氣管頭段固定螺絲裡面有斷掉工具的特寫 |
|
後缸的正時鏈條張力調整器有些微滲油的情況 |
|
前缸的正時鏈條張力調整器有拆過, 但是沒有更換墊片, 而是再塗墊片膠後直接鎖回... |
|
空濾固定座有上膠的痕跡... |
|
原來是螺絲座被鎖爆後再修復所留下的痕跡... -_- |
|
沾滿油污、塵土的空濾(air filter) |
|
以目前的空濾狀況, 是該換掉的時候了... |
|
十字螺絲鎖到滑牙的情況似乎很普遍的樣子? 同樣的部位, 同樣的螺絲, 同樣的滑牙情況... -_- |
|
滑牙的十字螺絲(適當力道鎖緊即可, 不是緊還要更緊啊!) |
|
集氣箱(air chamber)內蓄積了很多機油 - 曲軸箱廢氣回收(環保)造成的後遺症 |
|
這台車的集氣箱可能很久沒有清了, 機油量有點多... -_- |
|
前缸因為進氣汽門蓋滲油的關係, 長時間累積下來, 在鰭片中積滿了許多機油 |
|
後缸的鰭片則稍微有沾染到油漬; 同樣的是由汽門蓋滲出 |
|
比較靠近二次進氣管的那缸油污特別嚴重... |
|
剛卸下的火星塞 - 前缸(左), 後缸(右) |
量測各缸的缸壓
從缸壓的數值高低可大致看出引擎的健康情況; 但是, 缸壓的測量不是拿某缸的數值出來看就好, 要全部的缸壓都在原廠規範值內(過低 or 過高都不行), 且各缸的壓差不能過大(也是有規範值)... ;-)
|
測量缸壓 - 後缸. 落在原廠規範的上限值 11 Bar |
|
測量缸壓 - 前缸. 同樣的, 也是落在原廠規範的上限值 11 Bar |
清洗集氣箱(air chamber)
|
我刷, 我刷, 我刷刷刷!!! |
|
全部拆下來清洗完畢! :-) |
拆化油器準備細部分解、清潔、保養
|
化油器上的限轉斷油電磁閥竟然用 silicon(墊片膠?) 黏著?! |
|
歧管上的負壓檢測閥竟然鬆脫?!! |
|
這組化油器裝的是改裝的怠速油針/混合比螺絲(pilot screw), 混合比已經調整過了...
(原廠化油器會將 pilot screw "封印" 起來, 所以如果沒看到封蓋的話, 代表化油器的設定已經動過了) |
|
化油器整體外觀狀況還算 OK, 準備大卸八塊後丟超音波清洗去 :-) |
|
把油杯的 4 顆螺絲拆開後卻沒有辦法拿起油杯(float bowl), 用橡膠鎚敲了很多下也是不動如山... -_-
最後才看到 - 油杯的四周全部打上了墊片膠! @_@ |
|
費了很多時間才把油杯請下來, 滿滿的墊片膠! 真是塗好塗滿啊!!! |
|
完全無法再利用的油封 |
|
三角油針(needle valve)的浮筒閉鎖彈簧已經不足以撐起浮筒了... |
|
浮筒固定螺絲座被 "前手" 鎖到崩牙 @_@ |
|
硬鎖進浮筒固定螺絲座的螺絲 - 已經削下了許多鋁屑 -_- |
|
墊片膠有沾染到化油器本體內部的情況, 希望不要堵塞到化油器內部細小的孔洞才好 -_- |
|
Mikuni 的化油器與 Keihin CVK 相較起來, 其架構複雜了很多 |
|
化油器本體的狀況算不錯了(內部乾淨), 可能才整理不久. 只不過相關的耗材都沒有更換, 全部直接沿用 -_- |
|
負壓膜同樣有因為加熱器(heater)造成的燒焦情況(但是較輕微) |
|
先從負壓膜開始作業 |
前手整理化油器時似乎為了增加潤滑而在塑膠部份塗抹潤滑油脂, 只不過經過一段時日的使用後, 潤滑油脂因為引擎的高溫而變得粘稠、乾涸, 結果反而造成負壓膜作動不良...
|
潤滑油脂乾掉後變成一片薄膜! -_- |
|
前手整理化油器時留下的潤滑油脂 -_- |
|
負壓膜清潔前(左)與清潔後(右)超級比一比 :-) |
|
就算是微小的細節也不放過! ;-) |
|
既然整組化油器都要細部拆解、清潔、保養了, 換掉所有 O-Ring & 油封是一定要的! |
|
負壓膜上蓋清潔前(左) & 清潔後(右) |
|
阻風門線固定座清潔前(左) & 清潔後(右) |
|
縱使是年份較新的 V-Star 1100, 其負壓膜依然有被加熱器(heater)燒焦的情況 -_- |
|
超音波清洗 - 正在泡澡中的化油器本體 :-) |
|
超音波清洗 - 油杯 & 油嘴、浮筒... 等也跑來湊熱鬧了! |
|
洗完超音波澡後除了油污不見了, 金屬部份都恢復原先的金屬原色了 |
|
清除殘餘的墊片膠 -_- |
|
閃亮動人的化油器本體 :-) |
化油器的調整確實是一門學問, 但也不是門檻高到攀不得; 如果只是原車未改的情況, 一切只需要依據原廠維修手冊上的數值調校即可, 需要的是設定參數、合適的工具、耐心 & 細心. ;-)
|
怠速油針/混合比調整螺絲(pilot screw)頂端的 O-Ring 最好每次化油器大保養時一併換掉 |
|
原先的浮筒高度已經頂到天花板了! 這樣的設定實在太詭異了, 除非車子改很大, 不然就是隨意亂調整! -_-
恢復原廠浮筒高度前(左) & 恢復原廠高度後(右) |
|
加熱器的接地金屬端子裝錯方向, 而且還扭曲變形 -_-
拆下來板正後裝回正確的方向 |
|
把 8 顆容易滑牙的油杯十字固定螺絲全換成內六角螺絲 |
|
完成化油器清潔、保養、更換耗材的作業, 準備上車調整平衡 |
檢測、調整汽門間隙
在國內, 重機的大保養項目極少會碰觸到檢查、調整汽門間隙這項, 但是這卻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檢驗項目.
|
V-Star 1100 的汽門間隙參考調整時程 |
汽門間隙會影響到進、排氣時序(timing), 如果汽門間隙已經不在原廠設定值的範圍內, 就算把多缸平衡調整到讓引擎怠速似乎很穩定, 但這僅是表像而已, 長期下來對引擎其實是種慢性傷害...
|
原廠手冊特別標註 - 要做平衡之前, 檢查、調整汽門間隙是一定要先做的! |
|
調整汽門間隙中 |
延伸閱讀:
限量的汽門間隙量測/調整推廣方案
|
汽門間隙調整完畢後準備更換汽門蓋的油封 |
|
塗點廢機油可以幫助密封並確保下次拆油封時不會黏在零件上 |
|
新舊油封超級比一比 - 看得出哪邊是新的? 哪邊是舊的? ;-) |
|
汽門蓋依據原廠規範值上扭力 |
|
前面提到的 - 前手在維修這台車時讓內六角板手斷了一小截在螺絲內 -_-
花了點時間才把這截給弄出來 |
修復脫落、損壞的負壓檢測閥
|
歧管上的負壓檢測閥因為橡膠管受熱變質的關係, 被緊緊黏附在橡膠管上, 最後只能以破壞的方式取出該檢測閥 -_- |
|
清除檢測閥上面的橡膠 |
|
花了些時間讓此檢測閥恢復了金屬原色, 並在底部增加紋路用以更牢固的黏回歧管上 |
|
清潔要安裝檢測閥的槽位 |
|
完工 - 經過測試 OK! 不會因為拔橡膠管而跟著被拔起來了 ;-) |
清潔作業範圍的零組件
|
清除因汽門蓋油封密閉不良所滲出的機油 |
|
清完之後乾爽多了 :-) |
|
另外一缸(後)也一併清潔 |
進氣歧管有破裂、漏氣的問題
|
歧管四周都有裂痕 - 前缸 |
|
歧管四周都有裂痕 - 後缸 |
清潔、安裝火星塞
看過很多車友在大保養的時候都會更換火星塞, 其實火星塞並不是這麼不耐用的部品, 只要電極沒有燒熔、缺角的情況, 那麼清潔完畢再調整間隙至原廠規範值後, 就可以恢復一尾活龍喔! ;-)
|
火星塞清潔完畢! :-) |
|
火星塞的螺牙塗一些銅膏再鎖回可以避免未來咬死的問題 |
!
參考! NGK 火星塞上有個大大的 "R" 字樣, 這個 R 並非 Racing 的縮寫, 而是 Resistor(電阻) 的縮寫, 不要看到 R 字樣就下意識的認為是比賽用的規格喔! ;-)
|
火星塞依據原廠規範值鎖緊 |
|
清潔高壓帽的電子接點, 避免氧化造成傳導不良而影響點火效能 |
|
化油器加熱器(2P) & 超轉斷油電磁閥(1P * 2)可以不接, 接或不接都不會影響到引擎正常運轉
註: 不接超轉斷油電磁閥的接頭時, 儀表板會亮警示燈 |
工藝時間 ;-)
|
二次進氣的油氣回收管在接手整理時就已經破裂了... -_- |
|
趁這個機會做些手工藝
需要的材料 - 電工膠帶(耐熱、有延展性), 熱縮套管(耐熱) |
|
先把 "傷口" 包紮起來 ;-) |
|
最後套上熱縮套管烘一下就完工囉! 這樣處理過後就可以撐上好一陣子了 :-) |
更換所有滑牙的十字螺絲
|
空濾模組的螺絲狀況都很差... |
|
換掉所有滑牙的十字螺絲 - 全部換成內六角螺絲! |
|
換下來的十字螺絲狀況很差 -_- |
清潔電子接點 & 潤滑各零組件關節處
|
準備潤滑油門線 & 清潔電子接點 |
|
煞車手把的軸心也一併上一下黃油 |
|
油門線上油中... :-) |
更換電池
原車上安裝的電池除了壽命檢測時測得剩下 57% 的使用壽命, 充電的時候電池本體也有嚴重的發燙情況, 所以也趁著這次大保養的時候一併換掉!
|
新電池在上車使用前先充飽電可讓電池壽命延長許多喔! |
|
換上原廠規格的電池. 並把線路恢復成原廠配線方式
(原先的線路為了遷就錯誤的電池型號, 所以被折的亂七八糟的) |
檢查汽油管路是否正常
20,000 英哩的檢修項目中有一項要檢查汽油管路是否正常, 若有龜裂、硬化等不良的情況時則需要直接更換, 畢竟這是關係到安全性的零件, 省不得啊!...
|
汽油管路的一部分藏在這個飾蓋裡面 |
|
因為廢氣潔淨裝置也在這個地方, 所以附近的零件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油漬附著在上面 |
|
油管的狀況都 OK, 沒有龜裂、硬化等不良問題 |
|
花了些時間將油漬清潔乾淨 #1 |
|
將油漬清潔乾淨 #2
乾淨看起來就是舒服! :-) |
檢查、潤滑離合器線
要檢查離合器線的狀況 or 要調整離合器的開度時, 除了要拆上面提到的飾蓋外, 連側柱也得拆下, 再來才是離合器壓桿飾蓋...
|
側柱拆下後才能拆離合器外蓋 |
|
拆了那麼多東西, 就為了要查看離合器線 or 調整離合器開度... 似乎過於繁雜了? XD |
|
離合器線上下端都沒有開叉、斷線的問題, 上油、潤滑後即可準備裝回 |
|
清潔離合器拉桿安裝位置內的油污、油泥 |
|
確定離合器線等相關零件沒有問題後, 依據原廠規範值上扭力鎖回飾蓋 |
清潔、安裝拆下的零組件
|
因為側柱的螺絲需要鎖到 64Nm 的扭力值, 所以這部份的螺絲還是需要上點銅膏, 避免日後生鏽卡死的問題 |
|
依據原廠規範值上扭力鎖回側柱 |
|
清潔汽油幫浦/廢氣潔淨裝置飾蓋內的油漬 |
|
拆開左手把開關總成後, 清潔所有電子接點 & 潤滑阻風門線 |
|
前煞車拉桿經過近 20,000 英哩的使用後, 其軸心附近已經佈滿油泥、污漬 |
|
將所有零件清潔後準備上油 |
|
裝軸心襯套的位置塗些黃油可以增加拉煞車拉桿時的滑順感 |
|
襯套內塗些黃油避免固定螺絲氧化 |
|
同樣的, 離合器拉桿也比照辦理 - 拆下來清潔、上油 |
|
清潔、上油完畢, 準備上車安裝 :-) |
更換漏氣的進氣歧管
日前整理完化油器發動時會有回火(backfire)的情況, 在確定不是化油器混合比過稀的問題後, 朝歧管沒有氣密的方向檢查 - 發動引擎後噴些化清劑在歧管上, 引擎轉速有明顯往下掉!
噴化清劑會掉轉速的僅有後缸會發生, 前缸並沒有這個問題; 不過因為前後兩缸的歧管都已經有裂縫(還很大條), 經與客戶溝通後決定全部更換新品.
|
因為要更換歧管的關係, 再拆一次化油器下來! |
|
拆下傷痕累累的歧管 |
|
全新的原廠前後缸進氣歧管(真是高貴的單價啊!) |
|
新舊歧管超級比一比 :-) |
|
從照片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左邊舊歧管上有一道很長的裂痕 |
|
左邊歧管表面周圍佈滿大大小小的裂痕 |
|
裝上新的歧管 O-Ring(這樣 1 條小 O-Ring 要價超過 NT$200!! @_@) |
|
後缸的狀況明顯比較差 |
|
清潔完畢後裝上新的歧管 |
|
上扭力 :-) |
調整雙缸平衡 & 檢測排氣狀況
將化油器裝回車上後隨即著手調整雙缸平衡; 原先除了轉速偏低外, 引擎的運轉節奏並不是很順暢... 美式機車(嘻皮車)似乎都喜歡把轉速調的很低, 且把化油器調整到讓引擎運轉時產生所謂的 "三節拍" 排氣節奏 -_-
"三節拍" 長時間下來對引擎是種傷害! 因為雙缸的出力並不平均, 這樣會造成引擎內部機件異常的磨耗...
|
雙缸的負壓值有些差異 |
|
調整回原廠轉速值後, 將各缸的負壓調至平衡, 此時的排氣節奏明顯不同, 且轉速拉昇時更為順暢、敏捷 :-) |
|
後缸的排氣檢驗數值 - 因為沒有裝空濾的關係, 混合比稍微偏稀但還不至於過稀 ;-) |
|
前缸的排氣檢驗數值 |
組裝作業
到這裡整個供油系統的整修作業就此告一段落, 將拆下的零組件裝回後就可以準備試車了 :-)
|
新舊空氣濾心超級比一比 #1 |
|
新舊空氣濾心超級比一比 #2 |
|
新舊空氣濾心超級比一比 #3
舊空氣濾心除了內部的濾紙已經積滿油污、灰塵外, 其內圈的海綿墊圈也已經脆化、鬆脫了... |
|
準備清除空濾留下的海綿墊圈碎屑 |
|
準備清潔油污、灰塵 |
|
清完後閃亮亮! |
|
安裝集氣箱 #1 |
|
安裝集氣箱 #2 |
|
安裝新的空濾 |
|
鎖上集氣箱的上蓋 |
|
蓋上飾蓋之前, 將灰塵、髒汙的地方擦乾淨 |
|
乾乾淨淨, 看起來就是舒服! :-) |
安裝雙鏡頭行車記錄器
|
V-Star 1100 可使用的空間非常有限, 行車記錄器主機最後只能跟 ECU 一起擠在這個擁擠的空間 -_-
(行車記錄器的安裝記錄再另行寫一篇文章 ;-)) |
|
油箱依原廠規範值上扭力 |
查修霧燈不亮的問題
客戶告知其改裝的霧燈因為驗車拆裝時有 2 顆螺絲卡死, 且驗車完裝回霧燈後似乎線路接觸不良 - 霧燈不會亮了...
|
螺絲因為錯牙而卡死 |
|
螺牙已經崩掉 1 圈了 |
|
稍微錯牙的螺絲孔直接拿正常的螺絲 "順牙" XD |
|
犧牲了 2 顆螺絲, 救回 1 個螺絲孔 |
|
霧燈總成的飾蓋螺絲孔大小、位置太剛好了, 加上飾蓋本身有稍微變形的關係, 種種因素導致有一邊的螺絲很難鎖... |
|
把兩面的螺絲孔拉長! :-) |
|
擴孔後就非常好鎖螺絲了 - 飾蓋放上去後 4 顆螺絲都可以用手輕鬆鎖上! :-) |
|
經實際測試 - 霧燈可以正常點亮, 沒有接觸不良的情況 ;-) |
更換前、後煞車碟盤
日前檢查前後碟盤磨耗時, 後煞車碟盤 & 前左煞車碟盤已經低於原廠規範的下限值, 因此部份的零件牽涉到行車安全, 與客戶討論後確定全部的煞車盤都要換掉!
|
前左、後碟盤厚度皆已低於原廠原廠規範的下限值 |
|
準備換裝副廠的煞車碟盤 ;-) |
|
要拆後輪前, 排氣管尾段得先下來才行 |
|
沒有後輪的角度... XD |
|
6 顆碟盤螺絲的狀況皆不佳 - 其中 1 顆已經從內六角 "升級" 成內十二角螺絲了... -_- |
|
變身成內十二角螺絲的內六角螺絲 |
|
祈禱不要拆到螺絲頭爆掉... -_- |
|
還好! 所有的螺絲都順利的拆下來了!! XD
螺牙狀況 OK, 就只有螺絲頭狀況不好... |
|
把平常擦不到的地方清潔乾淨 :-) |
|
準備清潔煞車碟盤飾蓋 & 底座 |
|
噹噹! 把飾蓋 & 底座清乾淨並換上新碟盤了! |
|
碟盤固定螺絲得上螺絲膠以策安全 |
|
所有螺絲先用手鎖上後才使用工具, 避免螺絲滑牙的問題發生 |
|
依據原廠規範值上扭力 |
|
清潔卡鉗固定座 #1 |
|
清潔卡鉗固定座 #2 |
|
清潔軸傳與輪框接合的部位 #1 |
|
清潔軸傳與輪框接合的部位 #2 |
更換前、後輪軸承(培林)
在清潔軸傳與輪框接合的部位時, 發現輪框上的軸承無法用手轉動 - 不是那種用力扳還會動一下的情形, 是怎麼用力就是不動如山 -_-, 詢問客戶的意見時, 客戶決定將有問題的全部更換掉(似乎自新車至今還未更換過的樣子).
|
利用特工將舊軸承拉出 |
|
右側的軸承油封狀況也不是很好 |
|
有問題的軸承全部拆下來了(左邊的襯套不是 ;-)), 等新軸承到貨中... |
過了好幾天, 訂購的料件 - 軸承(培林) & 油封好不容易在下午的時候到貨了! -_-
|
此次換裝的軸承是瑞士品牌 - SKF, 產地皆為 Italy(6303 的外盒產地標示錯誤) |
|
原廠軸承油封, 前 2 後 1 |
|
左側需要 2 顆軸承 |
|
換好軸承後將傳動齒輪塗上黃油 |
|
不要忘記這個非常重要的零件喔! 如果忘記了... 那就得犧牲一顆軸承了!
軸承襯套塗上薄薄的黃油再安裝可以避免鏽蝕的問題發生 |
|
新(左)舊(右)油封超級比一比! |
|
新油封裝好後, 油封內唇得塗上黃油; 除了提高密封外, 也是與襯套間的潤滑劑 |
|
將傳動盤上的就黃油清除, 準備上新的黃油 |
|
新的黃油看起來就是舒服! ;-) |
|
同樣的, 非常重要的零件 - 軸承襯套; 一樣塗上薄薄的黃油再安裝 |
|
後輪總成上車! |
|
需要鎖大扭力的螺絲一律塗上銅膏 - 卡鉗固定座 |
|
清潔煞車卡鉗的外觀部位 |
|
需要鎖大扭力的螺絲一律塗上銅膏 - 煞車卡鉗 |
|
需要鎖大扭力的螺絲一律塗上銅膏 - 軸傳系統 |
|
螺絲一律都先用手鎖上後才使用工具, 避免滑牙的問題發生! |
|
依據原廠的扭力規範值鎖上螺絲 |
|
需要鎖大扭力的螺絲一律塗上銅膏 - 後輪固定輪軸 |
|
依據原廠的扭力規範值鎖上螺帽 |
排氣管尾段因為安裝過程不好拍攝, 且才 4 顆螺絲, 所以這部份就略過了! XD
|
前輪的輪軸表面似乎沒有塗過黃油? |
|
還好客戶要求前輪的軸承要一併更換!
這種情況的軸承如果不換可能撐個 1 ~ 2 萬公里應該就會爆了吧!!? |
|
軸承油封因為老化進水的關係, 造成裡面的軸承已經有些許鏽蝕的情況, 軸承上的膠套也有部份已經脆化 |
|
拉出有問題的軸承 |
|
已經開始鏽蝕的軸承側邊特寫 |
|
軸承的氧化物附著在軸承座上 -_- |
|
又是手工藝時間 - 利用水砂紙把氧化物磨掉 |
|
磨到手摸不出異物感才行! |
|
準備裝新的碟盤 :-) |
|
碟盤螺絲因為有上螺絲膠的關係, 需要先把這些乾涸的膠除掉 |
|
上螺絲膠後, 依據原廠規範值鎖上碟盤固定螺絲 |
|
清潔積滿污垢的軸承襯套(spacer) |
|
因為油封漏水的關係, 連帶讓輪軸有稍微鏽蝕的痕跡 |
|
輪軸表面清潔乾淨後上一層薄薄的黃油
需要上大扭力的輪軸同樣也得塗抹上銅膏 :-) |
|
依據原廠規範值鎖上輪軸 |
|
需要鎖大扭力的螺絲一律塗上銅膏 - 卡鉗固定座 |
更換機油、齒輪油
|
到這裡只剩下齒輪油 & 機油的更換作業而已 :-) |
|
漏掉舊的齒輪油 |
|
洩油螺絲上面的齒輪油並沒有很髒 |
|
更換洩油螺絲的墊片 |
|
新(右)、舊(左)齒輪油超級比一比 |
|
依據原廠規範值鎖上齒輪油螺絲 |
|
熱車, 準備換機油
(為避免車主困擾, 車牌號碼已經過處理) |
|
在引擎尚處於工作溫度時洩掉舊的機油 |
|
準備出發試車去! |
啟動繼電器故障
世事真難如人意啊! 剛剛還在熱車換機油, 才把車子牽出來準備要出去試車時... 不管怎麼按啟動按鈕, 馬達就是沒有任何反應!?
趴近啟動繼電器附近再按啟動按鈕 - 只聽到 "喀" 的一聲, 但是啟動馬達連動都不動... -_-
不會吧!!? 在試車前啟動繼電器竟然掛了?!! 只好在路邊把座椅全部拆掉檢查繼電器的狀況
|
啟動繼電器的位置位於 ECU 底下 |
|
有點燒焦、有點鏽蝕的接頭 |
|
端子上面可以明顯看到綠綠的銅鏽 |
在端子 & 接頭噴了些接頭清潔劑後插回, 試車的過程中也刻意熄火數次再發動看看 - 無法發動的問題已不再發生 :-)
|
加油! :-)
>> 壓縮比低的車種建議加 92 無鉛汽油即可 << |
|
試車, 路上隨手拍 #1 |
|
試車, 路上隨手拍 #2
(為避免車主困擾, 車牌號碼已經過處理) |
後記
車子在經過此番整理、大保養後, 試車期間(在合適的道路 & 注意前後車輛)不管是慢速行駛、急煞、急加速、高速行駛, 車子各機件的運轉皆非常順暢, 就算是新車也不過如此罷了!
(因為這不是改車、改引擎, 所以個人不會使用 "兇猛、有力" 等不符此車調性的形容詞 ;-))
延伸閱讀:
*
Yamaha V-Star 1100 引擎異常問題排除
*
Yamaha V-Star 1100 的啟動離合器問題
*
BMW R1100RT 45,000KM 大保養
* Kawasaki ZZR1200 24,000KM 保養
* 車要常騎, 不然是會放到壞掉的!
Yamaha V-Star 1100 小檔案:
V-Star 1100 是在北美銷售時使用的車型名稱, 也可稱為 XVS 1100 or XVS 1100 DragStar.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