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修 - Honda Hornet 250(CB250F) | 車況檢測 | 化油器 | 四缸平衡 | 電系 | 啟動馬達繼電器 | 電門總成 | 引擎檢修

客戶託人載來了這台外觀狀況不佳、無法發動的 Honda Hornet 250(CB250F)...

待檢修的 Honda Hornet 250(CB250F)
待檢修的 Honda Hornet 250(CB250F)

據客戶告知 - 此台 Honda Hornet 250 自 2022 年 2 月開始放置至今, 因為這台車對他有特別的意義, 所以打算整修後繼續騎乘...
(僅須整理到可以正常發動即可 ;-) ) 更新: 決定拆修引擎!


概略車況

里程不高
里程不高(如果準確的話)

狀況很糟的化油器
狀況很糟的化油器

根據初步檢查 - 第 2 缸的節流閥卡死, 第 3 缸的節流閥稍微卡卡的, T 型燃油管的 O-Rings 破損(似乎有分解過化油器?)...

後煞車卡鉗活塞咬死
後煞車卡鉗活塞咬死

非原廠電門總成
非原廠電門總成...

據交接的同行告知 - 原廠鑰匙因不明原因斷在電門內, 所以他們只能將其換新, 而原廠電門總成很不好找, 最後就只能換成副廠件了!

斷掉的原廠電門鑰匙
斷掉的原廠電門鑰匙

膨脹、鏽蝕的前叉土封
膨脹、鏽蝕的前叉土封

損傷的化油器
損傷的化油器

第 2 及 4 缸的化油器有輕微損傷的情況

部份水冷排的鰭片需要加工一下
部份水冷排的鰭片需要加工一下

冷卻管路接合部位有輕微滲漏的問題
冷卻管路接合部位有輕微滲漏的問題

缸壓

先確定引擎的缸壓正常, 再來決定有無價值執行下個步驟... :-)

氧化的正負極端子
氧化的正負極端子

清潔氧化的端子
清潔氧化的端子

電門開啟後持續消耗 2.15 A 的電流
電門開啟後持續消耗 2.15 A 的電流

電門開啟後, 車上的電系模組持續自電池消耗 2.15 A 的電流... 但是當下僅尾燈有點亮, 其他並未看到有電系模組正在作動, 難不成 ECU 在未發動的狀況下即取用這麼大的電流? @_@

接好電池後開啟電門 - 儀表總成上的空檔燈有亮起, 測試方向燈 - 正常, 測試喇叭 - 正常... 嘗試按下啟動按鈕... 沒動靜?! 連啟動繼電器都靜悄悄 @_@


檢測缸壓

要怎麼移除座墊?

如前面提到的 - 原廠鑰匙已經斷掉... 那要如何拆下座墊? @_@

詢問客戶有無備用的原廠鑰匙? 得到的回覆是 "沒有. 之前處理的車行都是直接用舊鑰匙開"(大意如此)... Hmm, 直接用舊鑰匙開? 已經斷掉, 還可以開?? 難道鎖芯已經被翹到掛了?!

作業空檔時拿舊鑰匙用客戶說的方式 - 直接開... 不能開啊! -_-

路不轉, 人轉...
路不轉, 人轉... XD

起初拿開鎖套件出來嘗試開鎖, 但因為後扶手會干涉到作業, 索性將將後扶手給拆了, 結果... 座墊的固定機構就在眼前, 完全不用開鎖 XD

副廠 ECU

副廠 ECU
確實如前手交接所說的 - ECU 已換成副廠

啟動繼電器

接頭? 接頭在哪??
接頭? 接頭在哪?? 直接插端子... @_@

啟動繼電器正常作動
啟動繼電器的電磁閥作動正常

即使確定啟動繼電器的電磁閥可以正常作動, 但是啟動按鈕卻完全沒有反應, 甚至連繼電器都沒有作動...

火星塞

破裂的火星塞帽
破裂的火星塞帽

混搭風的火星塞
混搭風的火星塞 - 3 顆 NGK, 1 顆 Denso

第 3 缸的火星塞有機油附著
第 3 缸的火星塞有機油附著

佈滿鏽垢的冷卻管路

佈滿鏽垢的冷卻管路 #1
佈滿鏽垢的冷卻管路 #1

佈滿鏽垢的冷卻管路 #2
佈滿鏽垢的冷卻管路 #2 - 特寫

缸壓...

第 1 缸的缸壓最低
第 1 缸的缸壓最低 - 約 40 PSI

第 3 缸最高
第 3 缸最高 - 145 PSI

缸壓測試:
* cyl#1: 40 PSI
* cyl#2: 75 PSI
* cyl#3: 145 PSI
* cyl#4: 90 PSI

根據查到的資料, 標準缸壓為 185 PSI; 但是量測結果 - 第 1 缸的缸壓僅達到標準值 22% 不到... 除非客戶想花大錢修引擎, 不然建議停損、不要再投錢下去了!

但即使知道化油器整理完, 引擎依舊不會順暢, 客戶依舊執意繼續檢修...

缸壓太低會有: 影響引擎效能、動力損失、怠速不平穩、不點火(misfire)、引擎不易發動, 以及油耗變差等問題發生...


電系

首先須排除啟動按鈕沒有任何作用的問題 - 查線!

拆下化油器
拆下化油器 (將分解、保養

附著油膠的油針
附著油膠的油針

硬化的岐管
硬化、狀況不佳的岐管

啟動馬達繼電器相關線路

拆電工膠帶即斷裂的端子
剝除電工膠帶時即斷裂的端子

特寫斷裂的端子
特寫斷裂的端子

裝回對應的接頭
裝回對應的啟動馬達繼電器接頭

破損的電工膠帶
正極線上已破損的電工膠帶

重新包覆
重新包覆

恢復相關配線
恢復相關配線

電門總成相關配線

簡單纏繞的配線方式
簡單纏繞的配線方式... -_-

這裡的線路須承載近 20 A 的電流, 像上面這樣簡單(隨便)纏繞的配線方式, 不只有可能發生短路的問題, 也會因為沒有妥善接線而發熱甚至燒熔附近的線路...!

有顆螺絲沒鎖
電門總成有顆固定螺絲沒鎖 @_@

儀表總成的固定螺絲未鎖好
儀表總成的固定螺絲未鎖好

特寫未鎖好的儀表總成固定螺絲
特寫未鎖好的儀表總成固定螺絲

新舊電門總成
新(左) & 舊(右)電門總成

考量到原車鑰匙已損壞(斷裂)且沒有備用鑰匙, 而前手換上的電門總成的鑰匙並不能開啟油箱、座墊, 故決定將所有的鎖頭全數換新 - 只要 1 支鑰匙就可以開全部的鎖!

換上線徑較粗的電線 #1
換上線徑較粗的電線 #1

換上線徑較粗的電線 #2
換上線徑較粗的電線 #2

不管是前手換上的電門總成還是此次將換上的總成, 其配置的電線線徑皆不足以負荷 20 A - 重新焊上線徑為 AWG 16 的電線...

換上新的電門總成
換上新的電門總成

檢測相關線路

檢測二極體及相關線路
檢測二極體及相關感知器、線路

經過一連串的檢測/修正配線 & 更換零組件, 啟動按鈕已恢復正常 :-)


化油器

變形的組風門機構零件 #1
變形的組風門機構零件 #1

變形的組風門機構零件 #2
變形的組風門機構零件 #2 - 特寫

損壞部位 #1
損壞部位 #1

損壞部位 #2
損壞部位 #2 - 特寫

硬化的負壓膜
橡膠材質的負壓膜已硬化

變形/融化的 O-Ring
變形/融化的 O-Ring

髒污的油杯
髒污的油杯

油杯內各零組件的狀況
油杯內各零組件的狀況 - 結晶、油膠、銅綠...

三角油針
須出力才拆得下的三角油針 (被油膠粘著

阻塞的油嘴
阻塞的油嘴

怠速油針
怠速油針 / 混合比調整螺絲

已經融化的橡膠墊片
已經融化的橡膠墊片

細部分解中
細部分解中

夾到的負壓管
夾到的負壓管

龜裂的 O-Ring #1
龜裂的 O-Ring #1

龜裂的 O-Ring #2
龜裂的 O-Ring #2

超音波清洗
超音波清洗中
(藥劑都變黑褐色了)

需要人工處理的部位 #1
需要人工處理的部位 #1

需要人工處理的部位 #2
需要人工處理的部位 #2 - 特寫

清潔完的化油器各分件
清潔完準備組裝的化油器各分件

全新耗材
全新耗材 - 除霧化管其餘全數更換

更換 O-Rings
更換 O-Rings

全新負壓膜總成
全新負壓膜總成

還有 3 組
還有 3 組待組裝的化油器...

不良的設計 #1
不良的設計 #1 - 快被挖爆的平衡調整螺絲

不良的設計 #2
不良的設計 #2 - 特寫

清潔、保養完畢的化油器總成
清潔、保養完畢的化油器總成

拆下硬化的岐管
拆下硬化的岐管


冷卻系統

鏽蝕/結晶的洩水螺絲
鏽蝕/結晶的洩水螺絲 @_@

漏下所剩不多的冷卻液
漏下所剩不多的冷卻液

拆下冷卻管路
拆下冷卻管路 - 更換 O-Ring

很髒的冷卻管道
很髒的冷卻管道 -_-

節溫器總成
節溫器總成

故障的節溫器
故障的節溫器

拆下節溫器後不及細看, 就直接拿去檢測... 結果在水溫達到近 60°C 時才發現 - 節溫器怎麼已經全開了!? @_@

拿出來待其恢復至室溫... 還是維持在全開的狀態!

卡在全開、故障的節溫器
卡在全開、故障的節溫器

因為客戶僅想讓引擎可發動、車子可以騎就好. 所以在告知客戶節溫器故障後, 繼續沿用這顆故障的節溫器, 並於清潔接合面、更換 O-Ring 即組裝起來等裝車

刮除接合部位的結晶物
刮除接合部位的結晶物

準備組裝
準備組裝

鎖緊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鎖緊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清潔洩水螺絲
清潔洩水螺絲、更換墊片, 最後鎖緊該螺絲

不適用的水箱蓋
不適用的水箱蓋

一昧的增加水箱蓋的耐壓值... 水箱蓋可以耐高壓, 但是冷卻水管可不一定啊! 未來爆的可是冷卻水管喔! -_-

延伸閱讀: 水箱蓋的耐壓值會影響引擎冷卻液的沸點嗎?

水箱總成
水箱總成
(注意到風扇開關的配線嗎? XD)

獨特的配線
特寫獨特的配線 -_-


拆檢引擎

再次聯繫客戶後, 決定拆下引擎缸頭檢查 - 藉以評估是否還要繼續再投入資源在這台車上 :-)

機油

漏下看來乾淨的引擎機油
漏下看來乾淨的引擎機油, 不過...

洩油螺絲上的金屬泥
洩油螺絲上的金屬泥

拆下鎖超緊的洩油螺絲, 結果該顆螺絲並沒有裝鋁墊片!? 直接硬鎖??! @_@

漏下的機油表面有金屬粉
漏下的機油表面有金屬粉...

特寫懸浮在表面的金屬粉
特寫懸浮在表面的金屬粉

排氣管

中段居然用薄束環固定
中段居然用薄束環固定? @_@

搖晃的尾段
搖晃的尾段

鬆開尾段的固定束環、準備拆下尾段時, 怎麼整隻尾段都在晃? 原來是鉚接部位已有鬆脫的情況...
(各個鉚釘的位置並不是很一致, 有點歪斜)

以螺絲固定的前段
以螺絲固定的前段 - 應該是螺柱+螺帽才對!

漏氣的前段
漏氣的前段

排氣管前段接合部位
排氣管前段接合部位

拆缸頭

出乎意料的乾淨
出乎意料的乾淨

油泥
油泥

拆不下的 generator cover plug
嘗試拆下這顆咬死的 generator cover plug 

放棄
挖到快變成星形的螺絲頭 -_-
(改用其他的作業方式處理)

依據 SOP 須拆下這顆 Plug 以轉動曲軸, 但是... 拆不下! 重複加熱、拆卸多次, 就是不動如山!! @_@

最後只能改用其他的作業方式處理

確定第 1 缸在正確的位置
確定第 1 缸在正確的位置

磨損的凸輪軸上蓋
磨損的凸輪軸上蓋
(所有上蓋皆是類似的狀況)

特寫磨損的凸輪軸上蓋
特寫嚴重磨損的凸輪軸上蓋

汽缸壁

拆下缸頭
拆下缸頭

汽缸壁狀況 #1
汽缸壁狀況 #1

汽缸壁狀況 #2
汽缸壁狀況 #2

汽缸壁狀況 #3
汽缸壁狀況 #3

汽缸壁狀況 #4
汽缸壁狀況 #4

汽缸壁狀況 #5
汽缸壁狀況 #5

用自來水當冷卻液的結果
題外話 - 用自來水當冷卻液的結果

延伸閱讀: 不要拿自來水當冷卻液

缸頭

未發現汽門有損壞的情況
未發現汽門有變形、損壞的情況, 但是...

各缸的汽門皆有氣密問題
各缸的汽門皆有氣密問題

汽門無法氣密再加上汽缸壁鏽蝕, 各種因素導致檢測到的缸壓嚴重低於標準值...

"落" 引擎

即使知道引擎的狀況不佳, 客戶還是決定繼續拆解、維修引擎! 所以... 拆引擎下來繼續分解、判斷哪些零組件需要更換、維修

非常難拆的前齒盤固定螺絲
非常難拆的前齒盤固定螺絲

特寫前齒盤及輸出軸
特寫前齒盤及輸出軸 - 前齒盤已需要換新

顛倒裝的鏈條活目扣
顛倒裝的鏈條活目扣

特寫鏈條活目扣
特寫鏈條活目扣

冷卻水管的狀況不佳、需要換新
冷卻水管的狀況不佳、需要換新

嚴重損壞的螺絲頭

嚴重損壞的機油濾芯螺絲頭
嚴重損壞的機油濾芯螺絲頭

固定機油濾芯外蓋的大中空螺絲的螺絲頭已經嚴重受損. 不只如此, 連機油濾芯外蓋也破損了一大片! @_@

特寫嚴重損壞的螺絲頭
特寫嚴重損壞的螺絲頭

費了一番功夫才拆下的機油濾芯外蓋
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拆下的機油濾芯外蓋

不少的油泥
不少的油泥

油底殼拆下時僅看到絲絲牽扯的墊片膠, 但是完全沒有墊片的蹤影 @_@

特寫部份油泥
特寫部份油泥

oil pickup
吸附一些雜質的 oil pickup

這是...
這是... 墊片膠??!

特寫墊片膠
特寫墊片膠

右側的引擎外蓋
右側的引擎外蓋

發電盤的外觀看來不是很樂觀
發電盤的外觀看來不是很樂觀 - 變色及維修痕跡

墊片及墊片膠
墊片及墊片膠

表面鏽蝕的飛輪
表面鏽蝕的飛輪

金屬泥...

油泥內參雜金屬泥 #1
油泥內參雜金屬泥 #1

油泥內參雜金屬泥 #2
油泥內參雜金屬泥 #2

金屬片
金屬片

各零件的損傷概況

侵蝕、磨損的軸頸 #1
侵蝕、磨損的曲軸軸頸 #1

侵蝕、磨損的軸頸 #2
侵蝕、磨損的曲軸軸頸 #2

嚴重損傷的曲軸培林 #1
嚴重損傷的曲軸培林 #1

嚴重損傷的曲軸培林 #2
嚴重損傷的曲軸培林 #2

嚴重損傷的曲軸培林 #3
嚴重損傷的曲軸培林 #3

嚴重損傷的連桿培林 #1
嚴重損傷的連桿培林 #1

嚴重損傷的連桿培林 #2
嚴重損傷的連桿培林 #2

活塞外觀概況
活塞的外觀概況

磨損、刮傷的汽缸壁 #1
磨損、刮傷的汽缸壁 #1

磨損、刮傷的汽缸壁 #2
磨損、刮傷的汽缸壁 #2

磨損、變形的摩擦片 #1
磨損、變形的離合器摩擦片 #1

從離合器片的磨損/變形狀況看來, 前任車主似乎很愛 "彈" 離合器的樣子... -_-

磨損、變形的摩擦片 #2
磨損、變形的離合器摩擦片 #2

磨損、凹陷的 clutch basket #1
磨損、凹陷的 clutch basket #1

磨損、凹陷的 clutch basket #2
磨損、凹陷的 clutch basket #2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1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1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2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2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3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3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4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4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5
嚴重損傷的機油幫浦 #5

平面度

清潔接合面的殘餘墊片 #1
清潔接合面的殘餘墊片 #1

平面度 OK
缸頭的平面度 OK

清潔接合面的殘餘墊片 #2
清潔汽缸本體接合面的殘餘墊片 #2

已變形的接合面
已變形的接合面

汽缸內徑

稍微拋修汽缸壁
稍微拋修汽缸壁

無法拋除的侵蝕、刮痕 #1
無法拋除的侵蝕、刮痕 #1

無法拋除的侵蝕、刮痕 #2
無法拋除的侵蝕、刮痕 #2

量測

量測內徑
量測內徑 & 計算變形量

每缸除了有嚴重不一的侵蝕、刮痕外, 計算各部位量測到的內徑後, 也確認汽缸有變形的問題...

副廠零件

副廠零件
購入評估用的副廠零件

很多 Honda Hornet 250 的原廠關鍵零件早已停產, 加上新品/新古品零件也極難取得, 所以僅能嘗試市面上的副廠零件了...

曲軸及連桿的培林已嚴重磨損, 再加上汽缸已變形, 搪缸後活塞、活塞環皆需要加大尺寸. 前面提到的零件皆已停產, 且沒有新品/新古品可購買

舊品無法繼續沿用, 原廠新品又買不到... 剩下的就只有副廠可以考慮了!

參差不齊的品質

比較新舊連桿培林
比較新(左) & 舊(右)連桿培林外觀

可以正常安裝
可以正常安裝, 但是...

與曲軸的接合面竟然傷痕累累
副廠連桿培林與曲軸的接合面竟然傷痕累累... @_@

就連曲軸培林也是一樣慘
就連曲軸培林也是一樣慘

沒有最慘, 只有更慘
沒有最慘, 只有更慘 - 固定 circlip 的槽位居然沒有加工?!! @_@

只能當裝飾品的活塞
只能當裝飾品的活塞


加工、清潔、組裝

挑選合適的培林(波司)

一堆曲軸、連桿培林
一堆待挑選的副廠曲軸、連桿培林

因為副廠培林的品質、尺寸落差不小, 所以僅能從好幾套培林中挑選出比較合適的培林做測試...

這些重複的作業著實耗費了不少時間 - 檢測 A 供應商的培林, 品質 & 尺寸可以? 挑起來備用; 不行且數量還不夠? 改訂 B 供應商的培林, 並期望到貨的培林無論品質及尺寸皆會優於手上的培林...

挑出較合適厚度的培林
挑出較合適厚度的培林

油膜間隙

量測曲軸培林的油膜間隙
量測曲軸培林的油膜間隙

量測連桿培林的油膜間隙
量測連桿培林的油膜間隙

委外加工

拆下嚴重拉伸、變形的排氣管固定螺柱 #1
拆下嚴重拉伸、變形的排氣管固定螺柱 #1

拆下嚴重拉伸、變形的排氣管固定螺柱 #2
拆下嚴重拉伸、變形的排氣管固定螺柱 #2

加工完的缸頭
加工完的缸頭 - 掃平面、汽門氣密、更換油封

加工完的缸體
加工完的缸體 - 掃平面、搪缸、膛線(cross hatch)

加工完的缸體 #2
加工完的缸體 #2

量測活塞環間隙
量測/調整活塞環間隙

清潔、組裝機油幫浦

清潔機油幫浦各組件
清潔機油幫浦各組件

分解、清潔洩壓閥
分解、清潔洩壓閥

補充其他磨損零件
補充其他內部零件的磨損概況

機油幫浦內所有會接觸到機油的部位皆有嚴重不一的磨損問題. 因為 Honet 250(CB250F) 的機油幫浦已停產, 所以只能清潔、保養後繼續使用... 希望機油壓力不要受到太多的影響 -_-

清潔後依 SOP 組裝機油幫浦
清潔後依 SOP 組裝機油幫浦

待清潔的油底殼
待清潔的油底殼

輸入軸培林

更換轉動不順、卡卡的輸入軸培林
更換轉動不順、卡卡的輸入軸培林

比較新舊培林的外觀
比較新(左)舊(右)培林的外觀

換上歐製培林
換上歐製副廠培林

輸出軸

鏽蝕的輸出軸襯套
鏽蝕的輸出軸襯套(油封接合面)

除鏽、清潔
除鏽、清潔襯套
(被油封磨損、凹陷的情況不甚嚴重, 滲漏機油的機率不高)

換上原廠油封
換上原廠油封

清潔油路
清潔油路內的油泥、金屬泥

組裝

準備組裝
確認各零件狀況後, 準備組裝

組裝 #1
組裝 #1

組裝 #2
組裝 #2

組裝 #3
組裝 #3

組裝 #4
組裝 #4

組裝 #5
組裝 #5

組裝 #6
組裝 #6
(原廠耗材)

組裝 #7
組裝 #7
(空檔開關)

組裝 #8
組裝 #8

清潔固定螺絲
清潔固定螺絲

組裝 #9
組裝 #9

組裝 #10
組裝 #10

組裝 #11
組裝 #11

組裝 #12
組裝 #12
(副廠墊片 + 墊片膠)

組裝 #13
組裝 #13
(換新破損的零件)

準備安裝濾芯外蓋、螺絲時才發現 - 之前拆下的零件堆內並沒有彈簧及墊片!? @_@

機油濾芯機構的零件圖
機油濾芯機構的零件圖

上面零件圖內的彈簧及墊片(零件編號 #11 #12) 用於確保機油濾芯不會往下滑落

滑落的濾芯會遮蔽到旁通閥 - 當機油濾芯髒到機油無法順暢通過時, 增高的油壓會撐開旁通閥, 機油再經由此旁通閥供油給各需要潤滑的機件, 雖然這些是未經過濾、可能含有異物的機油, 但總比因為缺乏潤滑而直接掛引擎好多了! ;-)

原廠水幫浦
原廠水幫浦

組裝 #14
組裝 #14

正時訊號感知器外蓋
待刮墊片、清潔的正時訊號感知器外蓋

非常難刮的陳舊墊片
硬且黏緊緊的、非常難刮的陳舊墊片 -_-

刮除殘餘墊片並清潔接合面
刮除殘餘墊片並清潔接合面

離合器/發電盤外蓋
離合器/發電盤外蓋

燒焦的墊片膠
燒焦的墊片膠??! #1

燒焦的墊片膠 #2
燒焦的墊片膠??! #2

清潔 clutch basket
清潔 clutch basket

嚴重磨損的壓板
嚴重磨損的壓板. 已停產、無新品可更換, 只能繼續使用...

特寫磨損部位
特寫磨損部位

清潔離合器各分件
清潔離合器各分件

換掉所有摩擦片
換掉所有摩擦片

比較磨損部位
比較磨損部位

狀況不佳的鋼片
狀況不佳的鋼片

鎖回固定螺帽
鎖回固定螺帽並 "定位"

特寫 clutch basket 上磨損狀況
特寫 clutch basket 上磨損狀況. 同樣的. 這個零件也是停產且沒新品可買, 所以... 繼續沿用

組裝 #15
組裝 #15

組裝 #16
組裝 #16

組裝 #17
組裝 #17

清除螺絲上的墊片膠
清除、刮除螺絲上的墊片膠

特寫螺牙上的墊片膠
特寫螺牙上的墊片膠

清潔所有離合器外蓋固定螺絲
清潔所有離合器外蓋固定螺絲

未完待續...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

若各位朋友有任何保養/維修的需求, 歡迎來電/信詢問. Thanks!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