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 Yamaha FZ6s
2 年前保養至今, 雖然騎乘僅約 3,000 KM, 但是愛車的車主依然安排時間留車保修車輛
 |
準備整理煞車系統的 Yamaha FZ6s |
客戶此次除了例行保養外, 尚額外指定要整理車上多年未曾保養過的煞車系統 - 煞車卡鉗分解、清潔、保養
延伸閱讀:
Yamaha FZ6 車系的大保養檢修項目
煞車系統
常常聽到一句話 : "車子跑得快也要煞得住!", 煞車系統關係著行車安全, 縱使每個人知道這個系統很重要, 但是例行保養時也僅是換換來令片及液壓油(煞車油), 誇張的時候僅補充低於液面高度的液壓油... -_-
車廠建議每 2 年需要更換煞車系統各組件內的橡膠零件(如卡鉗內的油/土封, 總幫內的活塞油封...), 每 4 年更換煞車油管 - 即使外觀無破損、滲漏!
雖然大部分的人從購車至換車甚至報廢都未曾保養過上述組件, 也沒有發生過任何問題;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想說 "我騎車數十年了, 就只有換來令片、補液壓油, 根本沒有問題啊!", 但是... 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機率, 碰到了就不好玩了! ;-)
這也是 "買保險" 的概念的延伸. 相信各位朋友買的保險應該不下 3 樣吧! 既然昂貴的保險都下得了手了, 這種相對小錢的保險怎麼會這麼吝於花費?
 |
此次的作業重點 - 煞車卡鉗 |
 |
漏掉液壓油 - 油杯蓋底下有許多粉狀物附著 |
 |
準備分解/保養的煞車卡鉗 |
卡鉗外觀狀況
 |
外露的活塞狀況皆不佳 #1 |
 |
外露的活塞狀況皆不佳 #2 |
很新、厚度夠騎很久的來令片
 |
很新的後煞車來令片 |
 |
前煞車來令片還可用很久 (以客戶的用車方式 ;-) ) |
卡鉗的活塞、油壓缸及其他分件概況
 |
鏽蝕的活塞 |
 |
活塞鏽蝕所留下的痕跡 |
 |
油壓缸內的狀況還算不錯 - 沒有太多膠狀物沈積 |
 |
卡鉗的插梢有輕微咬住卡鉗的情況 |
 |
螺絲孔內的螺牙狀況 |
 |
待清潔、保養的卡鉗各分件 |
 |
待處理的卡鉗活塞 |
清潔、整理卡鉗活塞
 |
清潔、拋光卡鉗活塞 |
 |
特寫活塞鏽蝕部位 |
 |
油封外觀看來正常, 無任何刮痕、損傷, 但要實際裝了才會知道有無問題 ;-) |
 |
清潔、整理完畢的活塞及油/土封 |
螺絲、插梢
 |
煞車卡鉗的螺絲皆有螺牙氧化、積垢的情況 |
 |
清潔螺牙後的螺絲 |
保養、組裝
 |
待保養、組裝的各煞車卡鉗分件 |
 |
刮除土封座的氧化物 (所有卡鉗皆有同樣的情形) |
 |
土封有磨損的情況 |
 |
以專用油脂潤滑活塞、油封等零件後組裝 - 後卡鉗 |
 |
安裝前煞車卡鉗的活塞 |
 |
右前卡鉗的固定梢螺絲孔有崩牙的情況, "順牙" 後準備組裝 |
金屬煞車油管
 |
使用超過 10 年的原廠煞車油管 |
 |
跟客戶討論後決定換成金屬油管 |
 |
插曲 - 固定油管的夾片螺絲拆不下... |
 |
安裝金屬油管後, 將斑鳩螺絲鎖至規範扭力值 |
前煞車卡鉗
 |
依原廠制定扭力值鎖緊各固定螺絲 |
 |
保養完畢的前煞車卡鉗 |
後煞車卡鉗(未改金屬油管)
 |
來令片固定插梢需要先塗抹油脂後再安裝喔! ;-) |
 |
清潔、潤滑浮動卡鉗的插梢滑套 |
 |
依原廠規範扭力值鎖緊後卡鉗各固定螺絲 |
 |
後煞車卡鉗清潔、保養、安裝完畢 |
煞車液壓油
前煞車迴路
 |
清潔嚴重氧化的油杯蓋 |
 |
橡膠墊與油杯接觸的部位偶有結晶物附著 |
 |
清潔油杯的接合面 |
 |
清潔油杯內部 |
 |
排放管路內的空氣... |
 |
將放氣螺絲鎖緊至指定扭力值 |
 |
清潔油杯蓋的相關分件 |
 |
換掉嚴重鏽蝕的油杯蓋固定螺絲 |
後煞車迴路
 |
清潔油杯 |
 |
排完空氣後補足液壓油 |
 |
依規範扭力值鎖緊放氣螺絲 |
前傳動齒盤
 |
齒盤外蓋有許多雜物卡在內側... |
 |
已經彎曲、變細的前齒盤 |
拆! 開始齒盤更換作業
 |
拆下齒盤固定螺帽 |
 |
輸出軸及齒盤固定螺帽已經有鏽蝕的情況 |
 |
清潔螺帽 & 輸出軸 |
 |
安裝輕量化的副廠齒盤 |
 |
調整適當的鏈條擺幅後, 以規範扭力值鎖緊輪軸固定螺帽 |
 |
將齒盤固定螺帽鎖緊至指定扭力值並彎折保險華司 |
 |
鎖緊齒盤外蓋的固定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
空氣濾芯
 |
準備更換空氣濾芯 |
 |
舊(上) VS 新(下)空氣濾芯 |
 |
換好濾芯後稍微清潔周遭部位 :-) |
 |
油箱固定螺絲上扭力 |
更換引擎冷卻液
 |
清潔洩水螺絲並更換鋁墊片 |
 |
漏掉舊引擎冷卻液 |
 |
有結晶物附著的水箱蓋 |
即使
2 年前在更換冷卻液時有清洗過冷卻管路, 但依然還是會有漏網之魚 - 這些藍色的結晶物即為 2 年前的舊冷卻液! 冷卻管路已經清洗過都還會有殘液污染新冷卻液了, 如果沒清洗就直接倒入新的冷卻液... 真是令人無法想像啊! -_-
 |
清潔水箱蓋 |
舊冷卻液並不是漏掉後, 直接倒入新冷卻液即可; 為了避免新舊冷卻液成份不同而引起化學反應, 在漏掉舊的冷卻液後
需要先用清水洗出冷卻管路內的舊冷卻液, 再以壓縮空氣慢慢強制排掉殘液, 最後才是加入新的引擎冷卻液.
 |
鎖緊洩水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
 |
清洗完冷卻管路後準備倒入新鮮的冷卻液 |
 |
漏掉副水箱內的舊冷卻液後補足新鮮冷卻液 |
 |
引擎冷卻液更換完畢! |
清潔潤滑打檔桿軸心
 |
拆下作動不甚順暢的打檔桿 |
 |
清潔螺絲孔內的螺絲膠 |
 |
去除螺牙上的螺絲膠 |
 |
軸心內部塗抹油脂後再塗螺絲膠 |
 |
依制定的扭力值鎖緊打檔桿固定螺絲 |
更換引擎機油及機油濾芯
 |
清潔洩油螺絲並換掉鋁墊片 |
 |
清潔機油濾芯座 |
 |
清潔洩油螺絲孔 |
 |
清潔周遭部位的油漬, 並將機油濾芯 & 洩油螺絲鎖緊至規範的扭力值 |
 |
清潔注油口 |
 |
清潔機油蓋 |
 |
漏下的機油內有少量的金屬粉末 (下次換油的時候要注意有無改善) |
其他
 |
引擎達到工作溫度後, 怠速卻突然急速下降... |
將怠速調整回正常的轉速, 並經過數次的測試後確定不再有類似的情形發生了!
 |
調整怠速後檢測點火狀況 - 有輕微不點火(misfire)的問題... |
有輕微的不點火(misfire)問題; 不嚴重, 還不至於影響到正常的怠速及引擎運作(但聽得出來排氣聲偶爾會有頓挫的情況)
 |
近燈的燈泡燒毀 |
 |
破裂的後擋泥板... |
 |
以束帶固定, 先撐著用 :-) |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