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來電告知他的 Yamaha V-Star 1100 在發動引擎時會有異音發出, 將車輛騎過來實車檢視後, 判斷是啟動離合器異常才導致異音; 因沒有現成料件可更換, 所以僅能留車待料維修...
(因疫情影響的關係, 國際貨運的到貨時間較之平常慢了
**很多**)
 |
Yamaha V-Star 1100(XVS1100) 發動引擎時有異音發出 |
延伸閱讀:
Yamaha V-Star 1100(XVS1100) 大保養檢驗項目
車輛概況
發動時的異音
概略檢視車況
 |
機油量稍微少了些 - 8 分滿會比較合適 |
 |
機油從凸輪軸驅動齒輪外蓋滲出(後缸) |
 |
拆除裝飾用的皮飾... |
 |
待查的不明線路(可能是燈條之類的電源) |
啟動離合器
 |
拆下左下飾蓋 - 一如往常的, 這個飾蓋內側佈滿了油污... ;-) |
離合器拉索
 |
離合器拉索已經有斷線的情況發生 |
 |
用於固定拉索的 "擋片" 沒有壓入... -_- |
 |
斷線的離合器拉索特寫 |
 |
拉桿端的拉索狀況 OK |
引擎機油
 |
漏機油的 SOP, 首要的步驟 - 乾淨的油盆 |
 |
似乎才跑沒多少里程的機油? |
 |
檢視、清潔洩油螺絲 |
 |
換掉洩油螺絲的鋁墊片 |
 |
以規範扭力值鎖緊洩油螺絲 |
電盤外蓋
 |
變速桿的油封已經有滲油的情況 |
 |
拆電盤外蓋中... |
 |
啟動馬達的外觀有些許鏽蝕的情況 |
拆飛輪 / rotor
 |
重頭戲 - 拆飛輪/rotor |
"運氣" 好的時候不用半小時的時間, 就可以順利的把飛輪拆下; 運氣差... 可能搞半天都還在傷腦筋接下來要用什麼方法把飛輪請下來 -_-
 |
折騰了大半天才拆下的飛輪... |
這次的運氣很差, 而且是非常差的那種... 耗了將近 1 天的時間才把嬌貴的飛輪請下車 T_T
 |
待刮除的舊墊片 |
損壞的啟動離合器
 |
磨損的啟動離合器 #1 |
 |
磨損的啟動離合器 #2 |
 |
磨損的啟動離合器 #3 |
 |
將啟動離合器的齒輪拆下後掉出的零件... @_@ |
 |
飛輪上待清潔的油污及螺絲膠 |
 |
就在努力擦拭的時候瞄到 - 金屬碎片!? |
 |
挖出塞在縫隙內的金屬碎片 |
 |
"蒐集" 到的金屬碎片(還有一些被氣槍吹走...) |
 |
疑似被碎片刮出的凹痕 (目前看到較深的凹痕共有 2 道) |
 |
飛輪清潔完畢! |
 |
清潔螺絲孔內的螺絲膠 |
安裝新啟動離合器
 |
新啟動離合器分件 #1 |
 |
新啟動離合器分件 #2 |
 |
依原廠 SOP 塗上螺絲膠 |
 |
將固定螺絲鎖至規範的扭力值 |
 |
最後步驟, 裝上 C 型扣 |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
碳化、硬化的墊片... |
 |
經過數小時的努力後... 終於把墊片刮下、清好接合面 |
 |
數小時的成果 - 一堆支離破碎的小墊片山 |
 |
上扭力時間... |
 |
電盤外蓋內待處理的墊片膠... |
 |
作業完畢 -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
 |
裝上新墊片 |
 |
依原廠制定的扭力值鎖緊各固定螺絲 |
 |
後缸的二次進氣金屬管固定片斷裂 (不影響車輛功能性) |
變速桿油封
 |
"挖" 下會滲油的油封 (露出的彈簧是作業過程造成, 並非既有的損壞狀況) |
 |
舊 VS 新變速桿油封 |
 |
清潔電盤外蓋底部 - 方便檢視有無機油滲漏的問題發生 ;-) |
 |
清潔注油口 & 機油蓋 |
 |
清潔、裝回啟動馬達 |
 |
依規範的扭力值鎖緊側柱固定螺絲 |
 |
將騎士腳踏固定螺絲鎖緊至規範扭力值 |
凸輪軸驅動齒輪外蓋 O-Ring
後缸
 |
已經硬化、變形的大 O-Ring |
 |
機油因為 O-Ring 無法密封而滲出 |
 |
清潔接合面及周遭汽缸表面上的油漬 |
 |
換上新的大 O-Ring |
 |
將凸輪軸驅動齒輪外蓋固定螺絲鎖緊到指定扭力值 |
前缸
 |
前缸的凸輪軸驅動齒輪外蓋底部有油漬滲出 |
 |
與後缸一樣 - O-Ring 已經硬化、變形 |
 |
滲出部位滿是機油... |
 |
清潔接合面後換上新的 O-Ring |
 |
將固定螺絲鎖至規範扭力值 |
前叉漏油
 |
擦乾淨的卡鉗在隔 1 天後又有油漬出現... |
 |
下三角台固定螺絲被飾蓋遮住了一些... -_- |
左側前叉
 |
左側前叉已有輕微滲油的情況 |
 |
倒出的液壓油已經變黑且少了近 70 c.c. |
 |
細部分解前叉, 準備清潔各分件 |
 |
清潔彈簧 |
 |
清潔阻尼管 |
 |
清潔外管內部 |
右側前叉
 |
狀況較差的右側前叉... |
 |
拆開土封後, 看到內部有輕微積水的情況! |
 |
右側前叉漏下的液壓油顏色較深 |
 |
細部分解完畢、待清潔的右側前叉分件 |
 |
清潔內管的過程中清出不少的金屬片, 最長的目測約有 3 m.m. 以上! |
 |
靠近輪軸側的彈簧有明顯磨損的痕跡 |
 |
內管滑套磨損... 不換掉將會連帶影響到相關組件的作動, 並加劇磨耗的問題! |
更換內管滑套
 |
比較舊(左)與新(右)的內管滑套外觀... |
 |
繼續右側前叉的後續作業 |
安裝前叉、前輪等零組件
 |
換掉快滑牙的下三角台前叉固定螺絲 |
 |
依指定的扭力值鎖緊上下三角台的前叉固定螺絲 |
 |
清潔、潤滑前輪軸 |
 |
輪框培林的油封還算堪用, 在清潔、上油後準備組裝 |
 |
清潔輪軸襯套 |
 |
即使是鐵材質的輪軸襯套還是會被油封刮出凹痕! |
 |
完成安裝前輪的前置作業 |
螺絲/螺帽依規範扭力值鎖緊
 |
前輪軸 |
 |
輪軸固定螺絲 |
 |
前煞車卡鉗 |
沾滿前叉油的卡鉗
 |
因前叉油封破損而沾滿油的卡鉗、來令片 |
 |
清潔後的卡鉗及來令片 |
 |
調整反光片支架的角度 (可能被碰歪掉...) |
化油器
 |
隨意搭接的線路... -_- |
 |
拉掉油箱底下的 LED 燈條 |
 |
自製的集氣箱固定螺絲 - 不好拆裝, 但具有原廠螺絲的功能性 ;-) |
 |
髒污、建議更換的空濾 #1 |
 |
髒污、建議更換的空濾 #2 |
 |
自製的曲軸箱廢氣回收管 - 會與集氣箱發生干涉... |
 |
龜裂的進氣岐管 |
 |
居然將固定管路用的線扣勾在電磁閥的線路上?!! @_@ |
 |
原廠未改的 V-Star 1100 後缸化油器一定會比較髒! -_- |
 |
化油器端的油門拉索狀況正常 |
 |
待分解、清潔的化油器 |
 |
曾分解過, 但沒有按順序裝回的零件... |
內外皆髒的化油器
 |
油杯髒污的情況 |
 |
螺絲頭已經爛掉的浮筒軸心固定螺絲 |
 |
各油嘴的外觀概況 |
 |
浮筒外觀 |
 |
待清潔、保養的各化油器分件 |
細部分解
 |
鎖超緊的浮筒軸心固定螺絲 - 螺牙損傷、軸心壓傷, 螺絲報廢! |
 |
受損的螺牙特寫 |
 |
很髒的負壓膜總成 |
 |
負壓膜室概況 |
 |
已經鏽蝕的化油器組合螺絲 |
 |
coasting enricher 也需要拆開清潔 |
 |
非常髒的 coasting enricher 分件 - 負壓膜稍有硬化的情況 |
 |
細部分解後, 待清潔、更換耗材的化油器 |
 |
超音波清潔中的化油器分件 - 很髒, 藥水都變色囉! |
組裝超音波清洗後的化油器分件
 |
沒時間 "擺盤" 了 - 待組裝的各化油器分件 |
 |
藥劑洗不掉的墊片膠, 這時候就得開始手工時間了... |
 |
半個多小時後, 終於刮完了溝縫內的墊片膠 |
 |
初次露面的怠速油針/混合比螺絲 - 封閉了近 14 年的時間... |
 |
這就是為什麼要拆 "封條" 後再拆混合比螺絲下來清潔的原因 - 髒啊! |
 |
清潔混合比螺絲後, 換掉已經硬化/變形的 O-Ring (混合比螺絲的尖端已有輕微侵蝕的情況發生) |
 |
分解化油器就一定要準備的 - 化油器維修包 |
 |
準備調整浮筒高度... |
 |
換掉已經爛掉的浮筒軸心固定螺絲 |
 |
怠速油嘴座的螺牙有錯牙的情況! |
 |
更換斷油電磁閥的墊片 |
 |
前面提到的線扣的正確固定位置 |
 |
清潔前(左)與清潔後(右)的負壓膜總成 |
 |
被加熱器嚴重燒熔的部位 |
 |
處理氧化的螺絲 - 全部拿去拋修! |
 |
正確的固定順序... 這樣才不會造成支架偏移啊! |
 |
化油器分解、清潔、保養完畢! |
火星塞
會拆下火星塞是因為裝回飛輪時, 需要驗證正時有無對準; 火星塞拆下後才知道 - 規格錯誤、熱值不對、電極彎曲... 而且還是無電阻的火星塞?!! @_@
延伸閱讀:
有電阻火星塞? 無電阻火星塞?? 選哪種來用比較好???
 |
規格不對的火星塞 |
 |
彎曲的電極 |
 |
髒污的火星塞電極部位 |
 |
建議換掉車上裝的火星塞 |
原廠規格火星塞
 |
換上原廠建議規格的火星塞 |
 |
塗抹銅膏後準備安裝 |
 |
將火星塞鎖緊至規範扭力值 |
啟動馬達
保修完首次測試發動時遇到了客戶說的異常情況 - 冒煙! 且是從馬達部位傳出... 將馬達拆下、拆開後, 其內部有大量的碳粉、部份的整流子有燒熔問題、整流子底座有破損的情況、碳刷嚴重磨損/破裂
 |
待分解、檢查的啟動馬達 |
 |
齒輪部位鏽蝕 (O-Ring 破損, 已無防水功用) |
 |
拆下整流子的外蓋後... 大量的碳粉! |
 |
整流子受損的狀況 #1 |
 |
整流子受損的狀況 #2 |
 |
整流子、碳刷受損的狀況 |
 |
清潔、潤滑馬達各分件 |
這種狀況的啟動馬達並不建議再繼續使用, 在告知客戶上述的問題概況後, 決定將啟動馬達換掉!
雙缸平衡
 |
潤滑油門線 |
油門位置感知器異常
 |
拆掉螺絲才能調整電阻值至原廠制定的範圍內 |
 |
雙缸平衡作業中... |
 |
確定作業中的怠速都落在正確的轉速範圍內 |
 |
可以輕易通過環保檢測的排氣數值! |
misfire(不點火)
點火系統有 "不點火(misfire)" 的情況; 不嚴重, 但前後缸都有!
 |
前後缸皆有 "不點火(misfire)" 的情況 #1 |
 |
前後缸皆有 "不點火(misfire)" 的情況 #2 |
裝回所有拆下的零配件
 |
鎖緊束環前要確定有無定位點, 避免壓傷/損壞導管 |
 |
這才是正確的線扣固定方式/位置! |
 |
更換空氣濾芯 |
移除加裝的燈具、燈條
LED 燈具、燈條雖然有省電、低溫的優點, 但是只要溫度過高很容易就會故障/燒毀...
 |
拆掉另外黏貼的膠帶 |
 |
隨意搭接的線路... |
 |
已經斷裂的 LED 燈條電源線 |
 |
前手為了要固定 LED 燈具而鎖爆方向燈橡膠環... -_- |
 |
幾乎所有的線都被剝過一次皮... |
 |
再包覆一層, 除了多層防護外更增加美觀! |
組裝零配件
 |
將油箱固定螺絲鎖至指定扭力值 |
 |
排氣管尾段固定螺絲 1 顆遺失, 另 1 顆未鎖緊... |
 |
補上缺少的排氣管中/尾段固定螺絲 |
 |
車上的電池狀況 OK |
 |
啟動時的壓降稍大 |
 |
車輛發動後的回充電壓正常 |
 |
調整充電線的走線方式 |
 |
補上缺遺的 ECU 支架塑膠扣 |
 |
剩下皮飾跟座椅 |
啟動馬達
 |
等待許久的啟動馬達終於到貨! |
 |
啟動馬達換裝完畢 |
試車
 |
Yamaha V-Star 1100 保修後外出試車 |
經過漫漫長日、將近 2 個月的待料時間, 這台 Yamaha V-Star 1100 的保修作業終於結束了! 感謝客戶耐心的等候 :-)
車輛在拆洗、保養、調整化油器後, 引擎可說是一觸即發! 不再有日前那般冷車異常難發動的問題; 而配合全新的啟動馬達, 按下啟動按鈕後不再會聽到有氣無力的馬達轉動聲
試車期間, 縱使行駛在佈滿坑洞的鄉間小道, 保養過的前叉依然具有原先應有的功能表現 - 不疲軟/觸底或死硬, 整體來說是很舒適的懸吊設定; 引擎動力輸出方面則是具有全原廠應有的效能表現
冷車難發動的異常問題
試車完的隔日, 再次發生冷車難發動的問題!... -_-
在檢查電力、點火系統、缸壓後, 判斷應為點火系統的問題 - 冷車時的 misfire(不點火) 情況有些嚴重; 引擎達到工作溫度後即無難發動的問題, 但剛發動的前 5 秒引擎怠速並非直接衝到標準轉速, 而是慢慢的爬升... 後續尚須做進一步的問題檢測.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