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載來一堆改裝品及原廠配件後, 留下這台要改善熱氣四竄問題的 Suzuki V-Strom 800(DL800) ...
 |
準備改善熱氣問題的 Suzuki V-Strom 800(DL800) |
註: 據客戶告知 - Suzuki V-Strom 800(DL800) 有引擎熱氣導流方面的設計瑕疵. 市面上也因此有了一些因應的改裝品出現; 客戶想透過換掉排氣管頭、中段, 以及在右側加裝水箱橡皮遮罩, 想藉由此 2 項改裝, 除了降低發熱, 也讓引擎的熱氣可以導向外側, 不要再對著腿部噴...
水箱
 |
雖然有點可惜, 但水箱勢必得拆除才能更換排氣管... |
 |
水箱有些需要扳正的歪斜 fin 柱 (前後側都有) |
 |
扳正歪斜的 fin 柱 #1 |
 |
扳正歪斜的 fin 柱 #2 |
水箱護網
 |
DE 車款的水箱護網僅能透過束帶固定 (水箱底部並未焊接可供固定的支架) |
副水箱
 |
清潔副水箱 #1 |
 |
清潔副水箱 #2 |
排氣管
 |
拆下排氣管後待換新的頭段墊片 |
 |
改裝品附贈的頭段墊片較原廠小許多, 好在客戶有另外提供原廠墊片 |
 |
去除焊接毛邊 |
 |
在含氧感知器的螺牙塗些銅膏再安裝 |
 |
挖掉舊石墨環後裝上改裝品附的 改裝品的石墨環較原廠梢小, 裝上尾段後必須死命鎖緊束環固定螺絲, 尾段才勉強可以固定 -_- |
 |
塗上操作時間極短的排氣管墊片膠 |
這組排氣管附的墊片膠可能已有變質的問題 - 開蓋後擠出的是水狀、透明的液體, 再繼續擠數次後才開始有白色膏狀墊片膠, 但是再擠幾次後又再次冒出透明液體... 這種狀況重複了幾次後, 透明液體才沒有再冒出
可能也因為前述原因, 此墊片膠可操作的時間極為短暫, 從擠出到開始乾涸, 前後僅約 30 秒鐘的時間(或許更短)! @_@
 |
確定中段未干涉、碰觸到油底殼 (標示序號的貼紙在組裝完畢後已移除) |
 |
依序鎖緊排氣管各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
 |
排氣管頭中段更換完畢 |
支架、下護蓋
 |
手工時間 - 貼上鋁箔貼紙 |
 |
安裝支架及護蓋 |
據客戶告知, 上面照片內的支架及護蓋並非標準配備(或許在台灣販售的車款才有這樣的 "規格"?), 如果想要安裝引擎下護蓋, 就得一併把 "護蓋支架" 裝上才行...
遮罩、冷卻液
 |
再安裝 1 片水箱橡皮遮罩 |
Suzuki V-Strom 800(DL800) 的水箱橡皮遮罩僅遮蔽水箱左側, 右側則是 "留白" - 當水箱撞風時, 熱氣較可能會亂竄
客戶希望透過再增加一片水箱橡皮遮罩, 將右側水箱妥善遮蔽後, 可以改善熱氣直接噴腿的情況
提醒: 右側引擎缸頭部位有安裝整流器, 做了上述改變後有可能會導致整流器過熱
 |
扳正凹陷的橡膠套 (因為緊配的關係, 安裝車殼時較容易發生上面的狀況) |
 |
安裝水箱、遮罩 |
 |
以純水洗出殘餘冷卻液 |
 |
清潔洩水螺絲 |
 |
依 SOP 塗上螺絲膠 (沿用舊墊片) |
 |
鎖緊洩水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
 |
冷卻管路可正常耐壓 |
 |
準備加入新鮮冷卻液 |
 |
清潔水箱蓋 & 加滿水箱、副水箱 |
車手加高座
 |
客供的可調整式加高座 |
 |
鎖緊相關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
 |
前移的加高座 |
 |
目前的調整尚不會拉扯到拉索、線路 |
後箱架
 |
待加強的原廠後箱架 |
 |
準備安裝改裝箱架 |
 |
後箱架強化套件安裝完畢, 但是... |
 |
底板高度不夠, 導致鎖緊螺絲後會抵到原廠箱架 |
 |
改裝品的改裝 - 拆下所有已塗螺絲膠的螺絲後, 加裝較厚實的墊片 (安裝前有去除螺牙上的螺絲膠後再塗上新的...) |
 |
鎖緊螺絲後不再碰觸到原廠箱架 |
中柱
 |
拆下右腳踏再安裝中柱支架 |
 |
拆下側柱再安裝中柱支架 |
 |
依 SOP 塗上潤滑油脂、螺絲膠, 最後裝上超級難拉開的彈簧... |
 |
清潔側柱螺絲孔內的螺絲膠 |
 |
清潔螺牙上的螺絲膠 (右側那支為對照組) |
 |
依 SOP 塗上螺絲膠 |
 |
以指定扭力值鎖緊側柱固定螺絲 |
交車
 |
改裝完畢、待交車的 Suzuki V-Strom 800(DL800) |
交車後客戶回饋: "車子熱度有顯著差異了 & 從下面來的熱氣不見了" :-)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