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 - Yamaha YZF-R1 破裂的離合器片 | 離合器片 | 發電盤 | 後避震器 | 前叉 | 改裝

客戶的這台 Yamaha YZF-R1 日前排除了轉速無法超過 11,000 RPM, 現在的問題卻是離合器打滑 - 轉速衝很快但是車輛的速度卻沒有跟上...

離合器打滑的 Yamaha YZF-R1
離合器打滑、回充電壓不穩的 Yamaha YZF-R1

延伸閱讀: Yamaha YZF-R1 的大保養檢修項目


檢查離合器片

破裂的摩擦片 #1
破裂的摩擦片 #1

破裂的摩擦片 #2
破裂的摩擦片 #2

高溫變色的鋼片
高溫變色的鋼片

凹陷、建議更換的 housing
凹陷、建議更換的 clutch housing

特寫凹陷痕跡
特寫凹陷痕跡

clutch housing 與摩擦片接觸的部位有較深的凹陷、磨損痕跡(目視超過 1mm), 可能再使用一段里程就會造成離合器作動不良, 建議更換; clutch boss 的磨痕較不嚴重, 評估可以繼續沿用...

clutch housing 曾拆裝過, 但未確實裝好
clutch housing 曾拆裝過, 但未確實裝好

clutch housing 總成的固定螺帽有個 "安全" 設計, 螺帽要拆之前須把折彎/變形的螺帽邊緣扳正, 反之, 安裝後要把該螺帽的邊緣敲進凹槽內, 藉此避免螺帽鬆動; 但是這上面照片內的螺帽除了有作業痕跡外, 該做的安全步驟都沒有做... -_-



Clutch housing

移植啟動離合器至新的 housing
移植啟動離合器至新的離合器 housing

比較新、舊離合器 housing
比較新、舊離合器 housing


知名離合器片套件
知名離合器片套件

清潔 - 啟動離合器固定螺絲
清潔 - 啟動離合器固定螺絲

依 SOP 塗上螺絲膠 & 上扭力
依 SOP 塗上螺絲膠 & 上扭力

鎖緊 clutch boss 固定螺帽
鎖緊 clutch boss 固定螺帽至規範扭力值

安全措施
不能遺漏的安全措施

換上強化的離合器彈簧
換上強化的離合器彈簧

清潔螺絲孔內的螺絲膠 & 接合面
清潔螺絲孔內的螺絲膠 & 接合面

清潔 - 接合面
清潔 - 接合面

塗螺絲膠 & 鎖緊至指定扭力值
塗螺絲膠 & 鎖緊至指定扭力值


改裝後避震器

客供品 - 知名廠牌後避震器
客供品 - 知名廠牌後避震器

多連桿上的螺絲已有鏽蝕的情況
多連桿上的螺絲已有鏽蝕的情況

拆下舊後避震器
拆下舊後避震器

除鏽、塗油脂
除鏽、塗油脂

鎖緊各螺帽至指定扭力值
鎖緊各螺帽至指定扭力值

清潔 - 後輪軸
清潔 - 後輪軸

塗抹油脂
塗抹油脂 - 防鏽

依規範扭力值鎖緊輪軸固定螺帽
依規範扭力值鎖緊輪軸固定螺帽


發電盤

發電盤外殼疑似破損...
發電盤外殼疑似破損..?.

仔細檢視拆下的發電盤外殼, 內層並未發現有任何裂痕 :-)

墊片膠 #1
墊片膠 #1

這台 YZF-R1 曾換過副廠的發電盤, 但是... 墊片沒換, 僅是塗個墊片膠就裝回(是說, 怎麼會有 2 種顏色的墊片膠?? @_@)

墊片膠 #2
墊片膠 #2 -_-

異常...

發電盤的線路未妥善固定...
發電盤的線路未妥善固定...

飛輪固定螺絲拆下後看到的異常傷痕
飛輪固定螺絲拆下後看到的異常傷痕

這些傷痕應該不影響功能性,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些傷痕(新品飛輪並無類似的傷痕)? 倒是令人好奇...

特寫飛輪上的傷痕
特寫飛輪上的傷痕

線圈碰傷、露銅
發電盤的線圈有碰傷、露銅的問題

墊片膠...
墊片膠...

碰傷、露銅的部位
碰傷、露銅的部位

清潔後才發現的碰撞傷 #1
清潔後才發現的碰撞傷 #1

清潔後才發現的碰撞傷 #2
清潔後才發現的碰撞傷 #2

清潔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1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1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2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2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3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3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4
刮除墊片膠、清潔接合面 #4

組裝

比較新與舊的發電盤
比較新(左)與舊(右)的發電盤外觀

原廠發電盤的線圈絕緣層較副廠厚實, 且因顏色不甚透明, 看起來好像套了一層套子在上面

清潔螺絲上的油脂、螺絲膠、墊片膠
清潔螺絲上的油脂、螺絲膠、墊片膠

依 SOP 塗上螺絲膠
依 SOP 塗上螺絲膠

鎖緊發電盤固定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鎖緊發電盤固定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換掉飛輪固定螺絲的大華司
換掉飛輪固定螺絲的大華司

以制定的扭力值鎖緊飛輪固定螺絲
以制定的扭力值鎖緊飛輪固定螺絲

依序鎖緊外蓋固定螺絲
依序鎖緊外蓋固定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問題

不明原因被剪線的後煞車開關線路
不明原因被剪線的後煞車開關線路

整線
整線 - 裁掉多餘的線路

接線
接線 - 恢復後煞車燈功能

更換油箱固定螺絲
更換油箱固定螺絲

右側的油箱固定螺絲孔有 1/2 左右的螺牙已經損壞, 而車上用於固定油箱的螺絲長度又太短... 考慮到對稱/美觀, 所以兩側的螺絲全部換成長度合適 & 規格相同的不鏽鋼內六角螺絲


改裝前叉

準備更換前叉的阻尼總成
準備更換前叉的阻尼總成

問題

前土除的固定螺絲未安裝
兩側同位置的前土除固定螺絲未安裝 (噴掉?

除了上面的缺螺絲問題外, 拆卸前叉的過程中發現的其他異常:
  • 前叉異常凸出上三角台 - 原廠是設計成管身上緣與上三角台面對齊: Make sure the outer tube is flush with the top of the upper bracket.
  • 卡鉗因為加大碟盤而外移, 但是... 卡鉗固定螺絲似乎沒有加長, 還是沿用原廠螺絲
  • 夾持輪軸的固定螺絲未鎖緊
  • 輪軸固定螺絲鎖超緊
  • 把手及上三角台的前叉固定螺絲鎖超緊

分解

分解左前叉
分解左前叉

漏下的前叉液壓油除了味道刺鼻外, 倒出的量也不足 400 c.c., 遠低於原廠建議的油量許多, 經粗略計算 - 倒出的油量僅剩下 68% 左右...

拆下內管準備換上改裝品
拆下內管準備換上改裝品

異常 - 前叉腳破裂!

拆下前叉腳準備清潔時發現異常
拆下前叉腳準備清潔時發現異常 - 破損!

破損的前叉腳
破損的前叉腳

通知客戶該問題後, 客戶決定將損壞的前叉腳換掉! 所以... 將所有已分解的零組件先組裝起來, 推到旁邊待料件到貨後再拆一次...

右側前叉

準備改裝的右側前叉
準備改裝的右側前叉

同樣的, 拆下內管
同樣的, 拆下內管

外管有多處碰傷
外管有多處碰傷, 以照片中的凹陷處最為嚴重

細部分解完畢
細部分解完畢

右側前叉油量更低
右側前叉油量比左側的更低!...

清潔 #1
清潔 #1

清潔 #2
清潔 #2; 外管滑套狀況 OK

清潔 #3
清潔 #3

清潔後裝回改裝阻尼總成
清潔後裝回改裝阻尼總成

倒入改裝品指定的油量
倒入改裝品指定的油量

依改裝品指定的扭力值鎖緊上蓋螺絲
依改裝品指定的扭力值鎖緊上蓋螺絲

改裝品的改裝 - 換掉 O-Ring
改裝品的改裝 - 換掉尺寸太大的 O-Ring

組裝 #1
組裝 #1 - 前叉外管上緣與上三角台面標齊

組裝 #2
組裝 #2 - 各螺絲鎖緊至規範扭力值


殺肉 - 拆前叉腳

損壞、殺肉用的前叉
損壞、殺肉用的前叉

找了 1 組歪掉的前叉回來殺肉 - 拆前叉腳 :-)

全部分解就只為了這個零件
全部分解就只為了這個零件

滑套

嵌在滑套上的金屬屑
嵌在滑套上的金屬屑

此滑套於下次保養時建議換新

挑掉金屬屑並清潔周遭部位
挑掉金屬屑並清潔周遭部位

組裝

清潔輪軸並塗上油脂
清潔輪軸並塗上油脂

各固定螺絲鎖緊至指定扭力值
各固定螺絲鎖緊至指定扭力值

補上缺遺 & 換掉狀況差的螺絲
補上缺遺 & 換掉狀況差的螺絲/帽

前叉的相關作業至此結束! :-)
前叉的改裝、維修相關作業至此結束! :-)


騎士腳踏

客供的騎士腳踏套件
客供的騎士腳踏套件

無法安裝的魚眼軸承螺牙
無法安裝的魚眼軸承螺牙

正常情況下, 變速踏桿可以透過轉動 "頂桿" 的方式調整高低; 但改裝快排後, 頂桿已經換成較短、配合快排感知器用的款式, 且此頂桿沒有調整踏桿高度的功能, 也因此新腳踏的魚眼軸承不能裝在目前的頂桿上, 最後只能將新舊對換

新(左) VS 舊(右) 魚眼軸承
新(左) VS 舊(右) 魚眼軸承 - 螺牙方向相反

安裝完畢 - 左側
安裝完畢 - 左側

後煞車總幫的頂桿軸心 C 型扣
後煞車總幫的頂桿軸心 C 型扣

安裝完畢 - 右側
安裝完畢 - 右側


引擎機油

準備乾淨油盆 - 換機油囉!
準備乾淨油盆 - 換機油囉!

具磁吸功能的洩油螺絲吸了不少鐵泥
具磁吸功能的洩油螺絲吸了不少鐵泥...

清潔洩油螺絲並更換鋁墊片
清潔洩油螺絲並更換鋁墊片

清潔 - 洩油孔
清潔 - 洩油孔

清潔 - 注油口、外蓋
清潔 - 注油口、外蓋

鎖緊洩油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鎖緊洩油螺絲至指定扭力值

電池

換掉車上狀況不佳的電池
換掉車上狀況不佳的電池


試車

做了一連串保修後, 終於到了試車時間...
做了一連串保修後, 終於到了試車時間...

換上新電池後, 啟動馬達不再是要轉不轉, 現在一按啟動按鈕引擎即應聲發動

待引擎達到工作溫度後嘗試大油門加速, 車輛速度隨著引擎轉速提昇而增加, 不再有日前的轉速拉昇但車速卻沒有同步增加的問題發生; 改裝的離合器彈簧提供更為紮實動力輸出, 但是相對的離合器拉桿也變得較為重手...

換裝知名廠牌的前後避震系統後, 以原廠建議的設定上路試車 - 低速稍有輕微的彈跳感, 但是車輛速度上來後反而讓車輛更為穩定. 過彎時的循跡性、穩定性的表現確實有大廠牌的水準; 這些都還是以原廠設定的測試感想, 如果針對騎士本身的條件最佳化, 應該會讓騎乘體驗更加不同!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

若各位朋友有任何保養/維修的需求, 歡迎來電/信詢問. Thanks!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