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 Kawasaki ZZR1200 因為放置太久、化油器阻塞而無法發動
 |
| 無法發動、待檢修的 Kawasaki ZZR1200 |
客戶在約定日期將車子托運過來本店檢修...
延伸閱讀:
Kawasaki ZZR1200(ZX12) 大保養檢驗項目
車輛概況
拆側殼、油箱
 |
| 左邊的側殼有一個固定支架裂開... |
 |
| 燃油管已有龜裂的情況發生 |
集氣箱
 |
| 曲軸箱廢氣回收管未安裝! |
 |
| 原廠空濾已經分解、風化 |
 |
| 已經封掉的二次進氣 |
 |
| 原供應過濾後的空氣給二次進氣的出氣口並未一併封閉! |
 |
| 集氣箱內的非原廠螺絲 & 鎖太大力的印痕 |
引擎冷卻液
 |
| 冷卻液注水口已經有結晶物沈積的情況 |
 |
| 無鏽、尚稱乾淨的水箱蓋 |
墊片、火星塞
 |
| 汽門蓋 & 火星塞孔墊片有打墊片膠的痕跡 |
 |
| 混合比過濃的表現... 黝黑的火星塞電極 |
 |
| 規格錯誤的火星塞(有輕微泡油的情況) |
化油器的燃油管
 |
| 自汽油幫浦連接化油器的燃油管, 束環怎麼集中在右側?? |
 |
| 1 條燃油管單邊居然用了 2 個束環... -_- |
大牌固定螺絲
 |
拆下大牌固定螺絲、補上全新的螺絲/螺帽 (有 1 邊在托運時脫落) |
液壓油
 |
| 顏色很深、很黑的後煞車液壓油 |
 |
| 含水量已達 2.5 % - 建議要換了! |
 |
| 前煞車的藍色液壓油 |
 |
| 同後煞車迴路, 含水量已達 2.5 %! |
 |
| 看起來蠻髒的油壓離合器油杯 |
 |
| 液壓油含水量達 2.5 %, 建議更換 |
來令片、碟盤厚度
依照原廠的安全規範, 煞車碟盤厚度下限為 - 前 4.5 mm, 後 5.5 mm; 根據量測到的厚度值... 前後碟盤都需要更換了!
 |
| 後煞車來令片的厚度約剩下 1/2 不到 |
 |
| 碟盤厚度 4.953 mm |
 |
| 右前煞車碟盤厚度, 最薄 4.457, 最厚 4.598 mm |
 |
| 左前煞車碟盤厚度, 最薄 4.4446, 最厚 4.562 mm |
化油器
 |
| 外觀看起來有些許油漬/髒污的化油器 |
 |
| 準備檢視油杯內部狀況 |
 |
| 主噴油嘴已經覆蓋了一層油膠! |
 |
| 各缸的油杯內相關元件外觀 |
 |
| 附著了一層油膠的油杯 |
新的電池但規格不對...
 |
| 雖然都是 "14 號" 電池, 但規格買錯了... |
一樣都是 "14 號" 電池, 但型號不同, 其外觀尺寸、冷啟動電流等皆會有差異
化油器
分解、清洗
 |
| 這是台放了很久的 ZZR1200... 斷油電磁閥已經被油膠覆蓋、沾粘! |
 |
| 霧化管 |
 |
| 怠速油嘴 |
 |
| 特寫怠速油嘴 |
 |
| 混合比螺絲 & 主油針 |
 |
| 變形的負壓膜... |
 |
| 未妥善安裝而變形的負壓膜. 這已經會影響到氣密性了! |
 |
| 化油器的所有橡膠零件都須要更換了! |
 |
| 龜裂的 O-Rings 特寫 |
 |
| 有點髒的負壓膜室 |
 |
| 分解後準備清洗的化油器各分件 |
拭乾、組裝
 |
| 超音波清洗完畢、待擦乾的化油器分件 |
 |
| 清洗後的負壓膜室 |
 |
| 進氣端 |
 |
就在擦拭、吹乾化油器本體時, 有一圈東西跳了出來... -_-
|
螺絲有鎖緊就好, 鎖過頭了... 就崩牙給你看! 看樣子, 有顆固定集氣箱的螺絲無法鎖了... -_-
 |
| 換掉所有脆化、龜裂的 O-Rings |
 |
| 一堆待組裝的化油器分件... |
 |
| 清潔後的超轉斷油電磁閥 |
超轉斷油電磁閥雖然有把鏽、油膠去除, 但是頂針作動卡卡的不是很順暢, 為了避免頂針作動後卡住而造成騎乘上的危險, 所以主噴油嘴上的 O-Ring 並沒有裝上... 也因此超轉不會被斷油了, 騎乘時要小心右手別轉過頭了! ;-)
 |
| 清掉一團鏽 & 油膠後終於看到金屬原色了! |
 |
| 負壓膜要妥善裝好才能鎖上蓋喔! ;-) |
 |
| 變形的負壓膜經過一些處理後已經可以 "正常" 安裝 |
安裝負壓膜總成時要特別小心, 別小看這麼一個小小的零件, 看到單價會讓你下巴合不起來的! ;-)
 |
| 清潔、組裝完畢的化油器 |
火星塞
 |
換掉熱值錯誤的火星塞 (電極部份油油亮亮、沾了很多機油) |
 |
| 裝上正確規格的火星塞 |
 |
| 將火星塞鎖緊至規範扭力值 |
 |
| 當化油器、火星塞全部就緒後發動, 卻噴了整間的白煙! @_@ |
目前判斷可能是火星塞孔有滲油的問題, 這些自汽門蓋滲出的機油在更換火星塞時流入了燃燒室, 也因此才會發動後一直冒出刺鼻嗆人的白煙...
引擎冷卻液(水箱精)
 |
| 鋁墊片是一次性耗材, 請勿重複使用! |
 |
| 漏掉舊冷卻液後清洗冷卻管路 |
 |
| 同樣的, 副水箱也得比照辦理 ;-) |
 |
| 換上新的鋁墊片 |
 |
| 將洩水螺絲鎖緊至制定扭力值 |
 |
| 使用預混的引擎冷卻液 |
 |
| 清潔注水口 |
 |
| 排完空氣後補至滿水位 |
 |
| 副水箱加入新鮮的冷卻液至最高液面處 |
四缸平衡
 |
| 多缸平衡時須確定怠速在規範內 |
 |
| 四缸平衡平衡中 |
 |
| 調整混合比, 這樣的數值不會再被打槍了! ;-) |
回充電壓異常
四缸平衡調整完後, 引擎的怠速依然不是很平順, 原以為是全段改裝管所造成, 但是後方的小燈偶爾會有明顯閃爍的情況, 檢查回充電壓之後才知道 - 當下的電池電壓只剩下不到 12.4 VDC!? 引擎即使發動、怠速中, 其回充電壓嚴重不足!
 |
| 發電機的回充電壓異常, 即使轉速拉至 3,000 RPM 依然不到 13.5 VDC!! |
 |
| 檢查接頭 - 正常 |
引擎機油、機油濾芯
 |
| 換油之前得準備的乾淨油盆 |
 |
| 鋁墊片已經壓到變形、黏在洩油螺絲上了! |
 |
| 這台車很特別的設計 - 共有 3 處需要漏掉機油 |
 |
| 準備拆下/更換機油濾芯 |
 |
| 與改裝排氣管發生干涉! |
 |
| 好不容易拆下的機油濾芯等相關分件 |
 |
| 清潔 |
 |
| 尺寸異常的濾芯 #1 |
在安裝新的機油濾芯時突然瞄到 - 怎麼舊濾芯的外觀尺寸好像比新濾芯小? 原先以為是太累了產生錯覺, 但是當把兩顆濾芯合併在一起時... 咦!!? 怎麼大小、高低都不一樣??! @_@
 |
| 尺寸異常的濾芯 #2 |
 |
| 換掉不合適厚度的墊片 |
 |
| 清潔各接合面 |
 |
| 依原廠規範的扭力值鎖緊各螺絲 |
 |
| 待清潔的機油外蓋 & 注油口 |
 |
| 連同周遭一併清潔完畢! |
可重複使用的高流量空濾
 |
| 待清潔的進氣導管 |
 |
| 導管在清潔後組裝到化油器上 |
 |
| 很髒的集氣箱 |
 |
| 集氣箱清潔完畢後準備安裝 |
 |
| 封掉供給二次進氣的連接口 |
 |
| 這款車的K&N 空濾有正反面之分喔! ;-) |
 |
| 待清潔的濾網 |
 |
| 濾網清潔完畢 |
 |
| 集氣箱這部份的作業已經全數完成 |
煞車液壓油
前煞車迴路
 |
| 油杯底部已經有些許雜質沈澱 |
 |
| 清潔油杯 & 接合面 |
 |
| 循環更換液壓油數次後, 將放氣螺絲鎖至指定扭力值 |
 |
| 裝上清潔後的油杯蓋等分件 |
後煞車迴路
 |
| 清潔油杯內部 |
 |
| 依序裝回清潔後的油杯蓋分件 |
 |
| 完成後煞車迴路的循環更換作業 |
油壓離合器
正在循環更換油壓離合器內的液壓油時注意到一個異常情況 - 每次按壓拉桿時, 分幫本體會 "往外翹", 最後判斷是因為少了 1 根固定螺絲, 剩下的 2 根螺絲並無法平均負荷活塞頂出的壓力, 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除此之外, 更大的問題是剩下的 2 顆螺絲也岌岌可危了! 分幫往外翹時, 剩餘的螺絲也會跟著搖晃... 這意味著離合器可使用的次數正在倒數著!
 |
| 油杯底部有泥狀物 - 很久沒保養這個部位了! |
 |
| 清潔油杯 & 接合面 |
 |
| 清潔油杯蓋的各分件 |
其他
補充其他作業項目...
 |
前面提到的燃油管龜裂問題的處理方式 - 切! (長度還足夠) |
 |
| 修復斷裂的左側車殼固定支架 |
試車
 |
| 排除 Kawasaki ZZR1200 無法發動的問題後路試 |
因為油壓離合器分幫固定螺絲異常的關係, 此次試車並沒有騎出去太遠, 主要在驗證化油器分解、重組後的供油設定是否正常、順暢
在環溫約 31°C、冷車的情況下發動車輛 - 一觸即發, 完全沒有任何遲滯/異常的情況發生; 入檔騎乘時也無任何供油系統相關的異常 :-)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