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出差後趁著梅雨季期間前來留車保養
|
做例行保養及避震器改裝的 Suzuki DL1000(V-Strom 1000) |
延伸閱讀:
Suzuki DL1000(V-Strom 1000) 大保養檢驗項目
多連桿培林 & 後避震器
|
客供的改裝避震器 |
|
損傷的螺帽 |
|
特寫損傷的螺帽 |
|
稍有間隙、堪用的油封. 輪框培林轉動順暢 |
漏油的原廠避震器
|
輕微漏油的原廠後避震器 |
|
特寫漏油處 |
輕微氧化、生鏽的多連桿機構/培林
|
部份多連桿的固定螺絲有輕微氧化、鏽蝕的問題 |
|
拆下多連桿機構 & 狗骨頭 |
|
培林的潤滑油脂已有輕微氧化、乾涸的情況 |
|
滾柱培林概況 |
|
掉落的狗骨頭培林滾柱 |
清潔、潤滑
|
滾柱的外觀看來並未有發現損傷的情況 |
|
清潔培林本體內的舊油脂 (一側的襯套鬆脫但判斷堪用) |
滾柱培林兩側的油封已有磨損的情況, 目前看來尚稱堪用, 下次保養這部位時會建議直接換新
|
清潔 |
|
潤滑 |
|
清潔 & 潤滑 |
|
除鏽 |
|
清潔並準備組裝 |
組裝
|
依指定扭力值鎖緊各螺帽/絲 |
|
搖臂與車架間的間隙落在 0.4~0.5mm 之間 |
|
清潔並重新塗抹防鏽用的油脂 |
|
鎖緊輪軸固定螺帽至規範扭力值 |
|
建議更換的後煞車來令片 - 剩約 1/3... |
問題概況
前叉
|
令人擔心的前叉內管... |
|
緊到需要用氣動工具拆卸的螺帽 |
這顆輪軸固定螺帽是鋁製品, 原廠建議鎖緊的扭力值為 100 Nm. 正常情況下是可以用手工具鬆開的... 但是這台 DL1000 的輪軸螺帽卻是拆也拆不下, 最後只能拿氣動工具拆
鋁質螺帽鎖太緊是會崩牙給你看的喔! -_-
|
鋁質的輪軸固定螺帽 |
左側
|
多處龜裂的前叉土封 |
|
...蠻髒的前叉油 |
|
大部分解 |
|
已有蛀孔的電鍍層 |
清潔
|
特寫電鍍層上的蛀孔 |
|
清潔外管 |
|
黏附鋁屑的外管滑套 |
|
特寫鋁屑 |
|
損傷的內管滑套 |
|
特寫壓痕/傷痕 |
內外管的滑套目前看來算堪用, 但建議下次保養前叉時直接換新
|
壓縮阻尼調節閥 |
|
清潔完畢、待組裝的前叉各分件 |
|
倒入指定容量的前叉油 |
右側
問題 - 油封及外管滑套無法以內管滑套 "敲" 下來, 反而是內管滑套自行脫落, 油封及外管滑套還卡在外管上... @_@
|
費了一番功夫才拆下的外管滑套... |
拆下外管滑套後再將內外管滑套全裝回內管上, 想藉此找出內管滑套脫落的原因, 但是... 沒看到有什麼特別異常的地方
正常情況下, 內管滑套須緊緊的夾住內管才對, 會是原先就沒有安裝確實? @_@
|
大部分解的右側前叉 |
清潔
|
外管滑套的接合面並無發現異狀 |
|
傷痕 |
|
特寫外管滑套內的傷痕 |
|
待拋修的內管 |
|
特寫覆蓋一層塵土的內管 - 可以看到多處鏽斑 |
|
蛀孔 #1 |
|
蛀孔 #2 |
2 支前叉內管底部的電鍍層已有不少的蛀孔, 如果油封有經過該部位, 那麼被劃破、漏油的機率很高. 好在這些蛀孔皆集中在最底部, 離經常使用的行程還有一些距離...
|
準備組裝的前叉分件 |
煞車卡鉗
|
分解、待清潔/保養的前後煞車卡鉗 |
|
清洗 |
|
油壓缸壁有磨損痕跡 |
|
特寫油壓缸壁的磨損痕跡 #1 |
|
特寫油壓缸壁的磨損痕跡 #2 |
|
待拋修的卡鉗活塞 |
|
油土封的表面皆附著一層結晶物 |
|
特寫結晶物 #1 |
|
特寫結晶物 #2 |
|
輕微變形的土封 - 判斷堪用 |
|
清除表面的結晶物 |
|
拋修後的活塞可明顯看到侵蝕的凹陷點 |
|
特寫侵蝕的凹陷點 |
|
清潔、潤滑後卡鉗的活動部位 |
|
拋除表面的塵土、氧化物 |
|
保養完畢、待安裝來令片的卡鉗 |
|
比較新(右)舊(左)來令片的厚度 |
|
塗上一層防鏽油脂 |
組立前叉
|
清潔固定前叉的接合面 |
|
依指定扭力值鎖緊各前叉的固定螺絲 |
|
清潔輪軸並塗上油脂 |
|
鎖緊各固定螺絲至規範扭力值 |
卡鉗、煞車液壓油
|
以制定扭力值鎖緊各斑鳩螺絲 |
|
清潔油杯 |
|
排完管路內的空氣後補滿煞車油 |
|
鎖緊放氣螺絲 |
|
蠻髒的後煞車總幫油杯 |
|
清潔油杯 |
|
同樣的, 空氣排乾淨後, 補滿煞車油 |
|
鎖緊後煞車卡鉗的放氣螺絲 |
汽油幫浦濾芯
|
拆掉會干涉作業的油箱包固定支架 |
|
油箱底部概況 |
|
將換上的原廠濾芯 |
|
確實很髒... |
|
比較新(左)及舊(右)濾芯的外觀 |
|
清潔汽油幫浦總成本體 |
|
清潔汽油幫浦支架 |
|
濾芯更換完畢 |
|
清潔汽油幫浦總成的大 O-Ring |
|
以指定扭力值鎖緊固定螺絲 |
汽門間隙
|
建議更換的空氣濾芯 |
|
集氣箱內部概況 |
除碳
|
以藥劑清除進氣端汽門閥 & 燃燒室的積碳 |
火星塞
|
生鏽的火星塞 |
|
電極狀況看起來 OK, 但間隙已經超過原廠建議的上限值 |
前置作業
|
清潔作業區域 |
|
干涉到作業的 ABS 系統油管... -_- |
配備 ABS 的 DL1000 其煞車油管會影響到後缸的作業. 因油管位於汽門蓋的上方, 無論拆或裝都不方便, 尤其是要清潔接合面時...
問題
|
無法正常拆下的 plug |
發電盤外蓋 plug 無法正常鬆開 - 此 plug 正常情況下可用手工具輕鬆拆下, 但是這台 DL1000 的 plug 卻緊緊的咬住、拆不下... 接下來會嘗試其他方法拆卸, 最壞的情況可能會需要破壞該 plug, 甚至拆下發電盤外蓋處理... -_-
|
加熱、敲打... |
|
終於拆下的 plug |
利用小扭力的特殊氣動工具, 反覆透過加熱、敲打、拆卸的各種組合, 最後終於順利拆下這顆 plug -_-
|
久未拆卸、黏在接合面的 O-Ring |
|
拆卸過程中輕微損傷的內六角孔 |
|
特寫損傷的內六角孔 |
因為內六角孔有點變形(稍微變圓), 加上零件費用不高, 所以建議客戶換新. 若繼續沿用, 雖然未來拆裝可能不會有問題, 但若再遇到同樣的狀況 - 卡死、拆不下, 那麼很可能就需要用破壞的方式拆下該 plug 了!
|
接合面概況 |
|
Booster plug 的接頭 |
剛看到用熱溶膠黏合/密封的接頭時, 原以為是接頭有損傷. 繼續拆卸其他接頭/零組件後才知道 - 這是 Booster plug 的接頭 XD
|
以電工膠帶纏繞/包覆的接頭 |
除碳後的汽門閥
|
經藥劑清洗後的進氣端汽門閥 #1 |
|
經藥劑清洗後的進氣端汽門閥 #2 |
量測
|
量測各汽門的間隙中... |
|
清潔接合面 |
怪異的狀況 - 噴水
|
鬆開凸輪軸上蓋的固定螺絲時噴出不少的水 |
是的, 沒看錯! 鬆開凸輪軸上蓋的固定螺絲時, 從螺絲孔噴出不少的水出來...
|
浮在機油表面上的水滴 |
|
螺絲孔內的水 #1 |
|
螺絲孔內的水 #2 |
鬆開凸輪軸上蓋時會噴水... 這真是前所未見! @_@, 問了多位同行, 得到的答案都是 "沒聽過" 或 "沒看過"...
有同行懷疑可能是前手清潔該部位時留下的水. 但一般都是用一些較易揮發的藥劑清洗零件、接合面, 用水來清洗??
原先懷疑可能是缸頭加工時, 螺絲孔在鑽孔/攻牙時太接近冷卻水的腔體, 因此才造成有水蓄積在各螺絲孔內. 不過, 拿棉花棒吸乾螺絲孔的水, 白色的棉花並未變色, 且味道聞起來不像是冷卻液...
也有可能是缸頭內有 "砂孔". 冷卻液受熱產生壓力後, 些許冷卻液經由這些砂孔流入凸輪軸上蓋的固定螺絲孔? 但是重點是螺絲孔內的是水, 不是冷卻液啊!
水從哪裡來的? 這真是個大裁問!
清潔/組裝
|
清潔接合面 |
|
凸輪軸概觀 - 未有異常磨損痕跡 |
|
凸輪軸上蓋磨損的稍微嚴重些 |
|
特寫嚴重磨損的部位 |
|
附著結晶物的凸輪軸上蓋固定螺絲 |
|
特寫螺絲上的結晶物 |
|
清潔固定螺絲 |
|
以規範扭力值依序鎖緊各固定螺絲 #1 |
|
以規範扭力值依序鎖緊各固定螺絲 #2 |
|
清潔、裝回 timing inspection plug |
這顆 timing inspection plug 應該有更換過, 不過並沒有鎖緊 - crush washer 未有壓縮過的痕跡...
|
準備換上的新火星塞(左) |
|
鎖緊火星塞至指定扭力值 |
|
清潔火星塞帽 |
引擎冷卻液
|
清潔副水箱 |
|
清潔水箱蓋 |
|
測試冷卻管路的耐壓狀況 - 正常 |
|
盡量洗出冷卻管路內的殘餘冷卻液 |
|
清潔洩水螺絲並更換鋁墊片 |
|
以指定扭力值鎖緊各洩水螺絲 |
|
排空氣後補滿冷卻液 |
節流閥、雙缸平衡
|
清潔節流閥 |
|
清潔旁通螺絲 (Suzuki 部份車種已從金屬換成塑膠材質... -_-) |
|
清潔岐管 |
|
更換空濾 |
|
調整雙缸平衡中... |
引擎機油
|
客供的機油 |
|
漏掉舊機油 |
|
清潔洩油螺絲並更換鋁墊片 (這是一次性耗材, 每拆必換!) |
|
鎖緊洩油螺絲 |
|
清潔機油外蓋及注油口 |
其他
|
裝回油箱、車殼等配件 |
|
固定霧燈的線路 (黏貼在車殼內側) |
未鎖緊的離合器外蓋
|
客戶留車時告知 - 有顆螺絲未鎖緊、鬆鬆的... |
將這顆可輕鬆用手指轉鬆的離合器外蓋鎖緊(註)後, 其餘的螺絲也一併檢查. 令人訝異的是 - 所有的螺絲都沒有鎖緊! 沒看錯! 全部都沒有鎖緊!! @_@
也因為離合器外蓋未妥善鎖緊的關係, 接合部位會有油漬滲出. 尤其是靠機油濾芯那側最為嚴重... 將所有固定螺絲鎖緊後, 再將可清潔到的部位的油漬清除
註: 有些螺絲孔的螺牙可能已經受損, 鎖緊時的手感怪怪的, 也因此僅鎖至 10 Nm(原廠規範 11 Nm)
|
滲油最為嚴重的部位 |
|
特寫滲油較嚴重的部位 |
|
清潔油漬 |
鬆動 & 遺失的螺絲
|
2 顆左側的中柱支架固定螺絲皆已鬆動 |
|
遺失的箱架固定螺絲 |
試車
|
保養完畢後準備上路試車 (暫用舊 plug) |
除了離合器聲音稍大、時速顯示及前卡鉗的放氣螺絲有輕微滲油的狀況外(後詳), 其餘的保修項目皆正常 :-)
- 離合器拉桿放掉時有較多的雜音 - clutch basket 的間隙會隨著里程的累積而慢慢變大, 因此造成空檔、怠速時的雜音. 除了稍微吵雜外, 並不影響行車安全
- 儀表上的時速顯示與實際車速似乎有落差, 尤其是在 50 KPH 以下時; 車速感覺似乎僅 40 KPH(甚至不到), 儀表已顯示超過 50 KPH...(但是也可避免超速的情況發生 XD)
- 前煞車卡鉗的放氣螺絲已鎖至原廠制定的扭力值, 試車回來後發現有輕微滲油的情況. 可能歷來換煞車油時鎖過頭, 導致必須要鎖緊超過規範扭力值才可以完全密合. 因為這顆螺絲僅 6 mm 且是中空設計, 不建議再鎖更緊 - 怕斷頭
ABS 在清潔接頭 sensor 後, 車輛上路即未再亮 ABS 燈...
其他
|
發動引擎時的壓降有點大 - 多加注意電池的蓄電狀況 |
|
換上 generator cover plug |
(本 BKSPtw Blog 內任何一篇文章皆可自由轉載, 但是煩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文章連結. 感謝!)